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更新時間:2022-07-30 10:34:1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Add 華東師范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華東師范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華東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shù)娜A東師范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wǎng)頁上的學姐微信。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網(wǎng)站,及歷年考研分數(shù)線數(shù)據(jù)的匯總(學校網(wǎng)站一般不穩(wěn)定,或存留的分數(shù)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華東師范大學歷年考研分數(shù)線,希望對你的考研報考有用。

以下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wǎng)站,如有錯誤,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fā)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xù)隨時更新網(wǎng)頁或發(fā)布調劑信息??佳信删W(wǎng)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聯(lián)系方式>>

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可用 Ctrl+F 進行搜索)

張玉鵬 朱婷婷 徐建華 譚帆 潘文國 段純剛 張樹義 顏海平 王開運 袁東安 李云鶴 張慕瀕 鄭海青 張麒 嚴文華 王彥 屠榮生 李凌 郭秀艷 朱雁 楊向東 呂良環(huán) 吳剛平 聶幼犁 宮峰飛 吳信如 莊錦英 馬偉軍 范學俊 聶丹 陸劍清 買建國 岳華 殷德生 藍發(fā)欽 馮文偉 王鵬 李國瑞 房慧聰 席居哲 徐光興 孟慧 劉永芳 耿文秀 俞紅珍 王小明 沈曉敏 沈金榮 區(qū)培民 李雁冰 柯政 郭寶仙 童蓓飛 安桂清 周勇 趙中建 徐斌艷 王斌華 裴新寧 劉良華 孔企平 胡惠閔 崔允漷 周兢 周欣 周念麗 張明紅 張婕 錢雨 錢文 錢琴珍 李召存 李生蘭 柳倩 姜勇 何敏 華愛華 古秀蓉 郭力平

 

  張經(jīng),山東龍口人,化學海洋學與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57年10月生于內蒙古自治區(qū)。1982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并獲學士學位,1985年在山東海洋學院(現(xiàn)中國海洋大學)獲碩士學位,1988年于法國居里大學獲博士學位?,F(xiàn)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在系統(tǒng)地研究中國河口中痕量元素與生源要素的行為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渾濁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學理論與物質循環(huán)模式。剖析了痕量元素與生源要素通過大氣沉降向中國海的輸運特點,發(fā)現(xiàn)了它與初級生產(chǎn)過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為診斷大氣沉降對西北太平洋邊緣海的影響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比體系。發(fā)展了邊緣海的生源要素收支模式,從更為深入的層次上揭示了中國海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內在驅動機制和變化的特點。
 
  多年來發(fā)表研究論文300余篇,撰寫、主編中、英文專著、研究生教材7部;成果中近百篇為SCI收錄,被他人引用逾700次。目前在IGBP-IMBER(Integrated Marine Biogeochemistry and Ecosystem Research)中擔任科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政府間海洋委員會中任基礎建設咨詢委員會(UNESCO/IOC-CGCB)成員;在SCOR(國際海洋科學指導委員會)中擔任第128工作組“近海缺氧問題”的負責人(2005-2008)等,20多年來為我國在這一領域與世界前沿接軌做出了突出成績。
  他是我國化學海洋學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領域中的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之一,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首批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上海市首批領軍人才等。
 
  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麻生明,浙江東陽人,有機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6年畢業(yè)于杭州大學化學系;1986年-1999年就讀于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師從中科院院士陸熙炎研究員, 分別于1988年12月及1990年12月獲得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1990年12月-1992年9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2 年9 月-1993 年10 月瑞士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大學(ETH)博士后;1993年10 月-1997年3 月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博士后;1997年3月回國從事科研工作,1997年9月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98年2月博士生導師,1997年起任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7-2006年兼任上海有機所學報聯(lián)合編輯室主任;曾獲杰出青年基金資助;2003年2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浙江大學共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5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獲1999年求是基金杰出青年學者獎,2003年全國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2004年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和Mr. and Mrs. Sun Chan Memorial Award,2005年國際IUPAC OMCOS Award和2004-2006年度上海市勞動模范稱號等;還獲得200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主要成就:在聯(lián)烯及其類似物化學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入和系統(tǒng)的研究,主要是:(1) 金屬參與的聯(lián)烯化學;(2) 聯(lián)烯親電加成反應的立體化學及區(qū)域選擇性調控;(3) 亞烷基環(huán)丙烷及環(huán)丙烯的選擇性碳-碳鍵斷裂;(4) 多中心反應,取得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了立體化學控制開關、碳-碳雙鍵的長距離“移走”、多種聯(lián)烯間的反應;催化劑中金屬對碳-碳斷裂的完美調控等,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聯(lián)烯化學。作為項目負責人共發(fā)表論文160余篇,撰寫中文專著2本,章節(jié)2章,英文章節(jié)4章。目前主持國家基金委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項目、重點項目、優(yōu)秀實驗室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重大項目各1項,還主持中科院海外合作伙伴計劃一項,曾是科技部973項目“創(chuàng)造新物質的分子工程學”首席科學家之一。同時他是第19屆國際金屬有機化學會議和第13屆及14屆OMCOS國際會議的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中國化學》常務副主編,國際刊物Tetrahedron的Senior referee,Curr. Chem. Biol.,Bulletin Chem. Soc. Japan和Angew. Chem. Int. Ed.的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ard成員。

  2007年10月受聘為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教授。 同時兼任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和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何積豐,上海人,計算機軟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65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數(shù)學系;1965-1986年華東師范大學助教、講師;1986年華東師范大學教授;1984-1998年英國牛津大學客座教授、高級研究員;1995年博士生導師;1996年任 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起任聯(lián)合國大學國際軟件技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南京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任華東師范大學軟件學院院長;2002年當選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2003年起任浙江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華東師大軟件學院院長、上海嵌入式系統(tǒng)研究所所長。2005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85年獲電子工業(yè)部軟件一等獎,1986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988年入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89和1993年兩次獲得英國先進技術女皇獎,2000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主要成就:1980年起,從事程序設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1986年和C.A.R.Hoare提出了"程序分解算子",并將規(guī)范語言與程序語言看成是同一類數(shù)學對象。接著又提出了采用"關系代數(shù)"作為程序和軟件規(guī)范的統(tǒng)一數(shù)學模型,使得關系代數(shù)可用來描寫程序的分解和組合過程,直接支持軟件的開發(fā)。在數(shù)據(jù)精化方面,給出了處理非確定性程序語言數(shù)據(jù)精化的完備方法。1995年,在總結了多類程序語言語義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與C.A.R.Hoare提出了程序設計統(tǒng)一理論和連接各類程序理論的數(shù)學法則。還提出了用形式化的界面理論溝通幾種程序語言,以及非確定性數(shù)據(jù)流的數(shù)學模型及代數(shù)定律。近年來,研究的軟硬件協(xié)同設計系統(tǒng),為減少系統(tǒng)芯片設計時間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院士感言:我這個人算不上聰明,惟一的訣竅就是每天都不脫離專業(yè)工作,雙休日都不例外。正如我的名字,只有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才能期盼“豐”收的喜悅。


 

 

  鄭偉安,1952年5月生,華東師范大學“長江講座教授”,1980年華東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碩士畢業(yè)留校工作。1984年獲法國國家博士,1986年在華東師大被破格晉升為教授,同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鄭偉安自2000年6月起任華東師范大學紫江講座教授。

  鄭偉安任華東師范大學紫江講座教授以來,平均每年到校工作4個月以上,為統(tǒng)計系的教學、科研、研究生培養(yǎng)及學科建設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研究生培養(yǎng)方面,他直接指導的博士研究生有5名、碩士研究生2名。他為統(tǒng)計系研究生開設了《金融數(shù)學與隨機分析》、《過程統(tǒng)計》、《隨機分析》等課程,顯著提高了研究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蒲猩希崅グ苍缙诘墓ぷ饔蠱EYER-ZHENG弱收斂拓撲以及LYONS-ZHENG的對稱馬氏過程分解,都已進入國外出版的專著成為經(jīng)典結果,前者曾在198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后者是牛津大學教授LYONS 五年前當選為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的三個主要成果之一。鄭偉安教授任紫江講座教授以來,以華東師范大學署名發(fā)表的論文有10篇,均被SCI收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鄭偉安教授最近與他指導的博士生劉偉、黃旭東證明了股票市場上通用的技術分析指標可以從現(xiàn)有的股價流行模型,例如Black-Scholes模型,GARCH模型,隨機波動率等模型出發(fā),用平穩(wěn)過程的理論來解釋。他們的文章將在Physica A雜志上發(fā)表。鄭偉安與他的學生們發(fā)現(xiàn),在股票市場里那些最重要的技術指標都是平穩(wěn)過程或其函數(shù)變換,給股價的技術分析建立了一個理論依據(jù)。他們的結果已經(jīng)引起了很多國內外專家的好評。

 

  吳鵬,1966 年 7 月生。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6年獲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其后在日本高校從事博士后、研究員以及研究助手工作達8年。吳鵬教授是新型沸石分子篩催化材料的設計、合成和催化應用的專家;在研發(fā)環(huán)境友好石油化學化工過程相關的綠色化學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在國際上率先發(fā)明了新一代環(huán)境友好鈦硅氧化催化材料,并實現(xiàn)了工業(yè)化放大生產(chǎn);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綠色化學與化工新工藝。在國外科技期刊發(fā)表頗具影響的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SCI論文60篇,IF >3的論文30余篇)、綜述論文4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30余篇、其他學術會議論文80余篇,并申請國際、歐洲、美國、日本及中國發(fā)明專利30余項(17項已授權)。在各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作報告10余次。

  曾先后獲得日本新化學發(fā)展協(xié)會、日本石油學會及日本觸媒學會個人獎勵3項。 現(xiàn)任中國化學會催化專業(yè)委員會、綠色化學專業(yè)委員會以及分子篩專業(yè)委員會委員。2005年入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

  已獨立完成日本文部科學省優(yōu)秀青年資助科研項目2項;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完成日本文部科學省及日本技術振興機構(JST)重大項目2項;協(xié)助完成國家973項目及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各1項?,F(xiàn)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2項及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子課題1項;參與上??莆椖?項。

 

  徐建華, 男,1968年10月出生。1990年本科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系,1995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1995年至2003年復旦大學物理系副教授,1999年至2009年分別在荷蘭FOM等離子體激光物理研究所,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工作,從事飛秒激光在生命科學領域方面的應用研究,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的飛秒時間分辨熒光動力學,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非線性光學顯微鏡成像技術,受激發(fā)射耗盡熒光(STED)顯微鏡成像技術,以及雙光子熒光相關光譜學(TP-FCS)等。2009年底受聘于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 博士生導師,專業(yè)為生物光子學與超快激光技術。

  他在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非線性光學效應、超快激光脈沖技術、生物光子學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共發(fā)表學術論文70多篇,其中作為第一作者發(fā)表在J.A.C.S(影響因子8.09)上兩篇,以及Biophysical Journal (影響因子4.68)等著名國際期刊上20多篇,論文被引用150多次。多次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并被特邀撰寫時間分辨上轉換熒光光譜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綜述性文章。美國光學學會和生物物理學會會員。

  曾經(jīng)主持承擔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主要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一項,面上基金兩項,以及國家863計劃項目,獲得2000年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入選2010年上海浦江人才計劃。

 

  張善民, 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核磁共振專業(yè)博士生導師。曾先后在M. Mehring(德國斯圖加特大學),R. R. Enrst(諾貝爾獎獲得者,瑞士蘇黎世高等工業(yè)大學),E. O. Stejskal(美國北卡州立大學)等實驗室工作與學習,1993年獲北卡州立大學博士學位。之后在美國德州大學醫(yī)學院任Assistant教授及核磁共振中心主任。在世界重要雜志發(fā)表了40多篇有影響的論文,其中“Polarization Echoes in NMR”一文(Phys. Rev. Lett. 69, 2149 (1992).)推翻了自旋擴散不可逆的觀點。2004年受Graham A. Webb教授(英國皇家化學協(xié)會成員)的邀請,在核磁共振年度進展(Annual Reports on NMR Spectroscopy)一書中撰寫了題為Phase Incremented Pulses in NMR with Applications一文,得到較高的評價。此外,還提出了核磁共振中的互易定理, 為固體核磁共振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礎。研究興趣包括:核磁共振的理論,實驗方法,量子計算,及核磁共振在材料,生化,醫(yī)學等方面的應用。目前在做的項目主要有:核磁共振中退相干機理的研究,固體核磁共振中的定量分析,基于量子力學計算的虛擬核磁共振波譜儀。

  


  阮榮春,1950年生,江蘇溧陽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藝術家協(xié)會理事,《畫院》、《中國美術研究》雜志主編。1974.8,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1974.9—1982.8,在南京大學宣傳部工作; 1985.7,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取得碩士學位;1985.8——1989.3,任南京藝術學院助教、講師;1989.4——1990.3,任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研究員;1990.4——1996.3,為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教授; 1998.3,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97.4——2004.8,任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導;1997.7——2004.8,任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2004.9——2009.8,任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 2009.10——,任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曾多次承擔教育部、文化部人文社科研究課題,先后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江蘇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江蘇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等。出版學術專著《沈周研究》、《佛陀世界》、《中華民國美術史》、《佛教南傳之路》、《絲綢之路與石窟藝術》、《中國美術史》、《中國美術考古學史綱》、《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史》、《中國繪畫通論》、《美術考古一萬年》、《佛教藝術》、《古代巴蜀文化探秘》等二十余部。先后在中國美術館等世界各地舉辦中國畫個展和聯(lián)展數(shù)十次,出版畫集多部:《阮榮春中國畫集》、《氣韻格法·阮榮春中國畫集》、《海派書畫·阮榮春中國畫集》、《仁智之樂:阮榮春的藝術世界》等;作品散見于《中國首屆十大山水畫家作品集》、《畫壇五杰》、《十大中國書畫大家》等各類報刊雜志。其藝術成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上海電視臺、江蘇電視臺、陜西電視臺等多家媒體有專題報道,備受國內外藝術界的關注和收藏家的青睞。

  主要影響力:1.首倡美術考古學獨立學科,并通過20余年的研究,成為本學科開創(chuàng)者之一。2.其著作《中華民國美術史》、《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史》開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專史研究之先聲。3.其中國畫創(chuàng)作在中國美術館等地舉辦全國巡回展,參加“全國首屆十大山水畫家”作品展、“新院體”作品展等,出版?zhèn)€人畫集多部,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4.提出“佛教南傳之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大公報》、《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重大媒體爭相報道,在國內外產(chǎn)生較大影響。5.教育碩果累累,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博士生導師。培養(yǎng)碩士、博士研究生50余人,其中多位已成為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導師、教授、院長或出版社總編、社長等。2007、2008年共有5人獲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立項,其中重點1項。2009年一人獲得教育部全國百篇優(yōu)博論文獎。

 

  楊國榮,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諸暨人。1988年獲博士學位,1991年晉升為教授,1998-2000年任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主任?,F(xiàn)為教育部長江學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會長、國際儒聯(lián)理事、美國比較哲學雜志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編委。先后在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從事學術研究。2000年被聘為紫江學者后出版的專著包括:《王學通論》(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新版)、《善的歷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新版、并列入該首批名家名著)、《倫理與存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思與所思》(當代中國哲學家文庫楊國榮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存在之維》(人民出版社,2005)、《楊國榮講王陽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等,同時主編《現(xiàn)代化過程的人文之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與人文學術·哲學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等;其中3種著作先后在海外出版、數(shù)種論著被譯為外文。另有論文數(shù)十篇,發(fā)表于《中國社會科學》、Philosophy: East and West、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等國內及國際學術刊物。

  學術成果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關注;美國、日本、韓國、臺灣地區(qū)的學者曾多次引用和介紹楊國榮教授的有關論著。意大利學者Umberto Bresciani博士在Reinventing Confucianism :The New Confucian Movement 一書中,列一專題介紹其儒學及理學研究成果。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墨子刻(Metzger)在Transcending The West一文中引用了《善的歷程》的論點,日本學者永富青地博士在其著作中介紹了其《王學通論》一書,英國出版的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及臺灣“中央研究院”出版的《中國大陸地區(qū)近五年的儒學研究》引用和介紹了其另一著作《心學之思》,德國的漢學家將其論文譯為德文,發(fā)表于德文的漢學研究刊物(Minima Sinica,)?!秱惱砼c存在》出版后不久,海外即出版了繁體字版,美國的比較哲學雜志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出版于加拿大的《文化中國》以及國內的《中國學術》、《學術界》、《社會科學報》等發(fā)表了英文及中文書評,對該書作了較高評價。由英國Rutledge出版的Encyclopedia of Chinese Philosophy (Rutledge, 2003)也對楊國榮的工作做了積極的評價?!渡鐣茖W戰(zhàn)線》2006年第四期以“中國哲學史家”及“學術名家”為題,以圖文的二種形式介紹楊國榮教授的哲學研究。

 

  朱自強,1960年12月生,1983年7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物理系,同年入選教育部出國研究生。1987年3月在日本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0年3月獲日本工學博士學位。1990至1998年3月主要在日本廣島大學工學部和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從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先后在英國亨瑞-瓦特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系任訪問教授。1998年底獲國家引進國外杰出人才專項基金和上海市引進國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專項基金歸國,任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博導研究員(百人計劃),1999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3年獲得上海市“僑界十杰”稱號?,F(xiàn)任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日本東北大學交叉學科國際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兼)。

  朱自強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半導體材料與物理領域的研究工作,1995年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ZnO MBE生長,并制備出了高質量MBE ZnO單晶材料,首次報道了500K ZnO光泵激子激光,該論文[Appl. Phys. Lett. 73 (1998) 1038]單篇引用次數(shù)超過711次。在日本、英國和德國召開的國際著名學術會議上作特邀報告3次,曾獲1991年日本住友研究成果獎、第七屆日本原田獎和上海市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一等獎等。在國際SCI學術榜刊物上共發(fā)表論文150余篇,引用次數(shù)超過2000次。
自2001年受聘紫江學者以來,在工作和學術研究方面均作出了比較顯著的成績。

  (1)工作方面:
  2001年組建華東師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任副院長,2003年任院長,在學科建設方面成績顯著。期間實現(xiàn)了華東師大電子學科、通訊學科和計算機學科自創(chuàng)辦十幾年以來博士點零的突破。于2003年底成功組織申報獲得系統(tǒng)科學一級博士點(次年學科評估全國高校第二)和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二級博士點(國內師范大學第一個),2004年獲得計算機技術以及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國內師范大學唯一),2005年獲得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博士點(國內師范大學第一個)和通訊與信息系統(tǒng)二級博士點(國內師范大學第一個),
  2006年獲得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點和2006年5月集成電路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國內師范大學唯一)。作為院長和學科帶頭人,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強學科梯隊建設,使我校信息學院的總體實力位于國內師范大學首位,進入我國高校信息學科前20位。

 ?。?)學術方面:
  獲得科研經(jīng)費總計 1118 萬元,其中國家基金委143萬,科技部 60萬,教育部 80萬,上海市865萬。發(fā)表SCI論文50余篇,被SCI引用70次以上,申請和獲得十幾項中國發(fā)明專利。主持完成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科技創(chuàng)新、上海市重點、重大項目等十多項科研項目。

華東師范大學

添加華東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華東師范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華東師范大學報錄比、華東師范大學考研群、華東師范大學學姐微信、華東師范大學考研真題、華東師范大學專業(yè)目錄、華東師范大學排名、華東師范大學保研、華東師范大學公眾號、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東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華東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