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藥綜合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

發(fā)布時間:2021-11-1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2年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藥綜合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

2022年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藥綜合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內(nèi)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wǎng)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2年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藥綜合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 正文

一、 考試性質(zhì)
611 中藥綜合
中藥綜合為我校招收中藥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而自命題的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繼續(xù)攻讀中藥學碩士研究生所需要的有關學科的基礎知 識和基礎技能,評價的標準是高等醫(yī)學院校中藥學類專業(yè)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能達到的水平。
二、 考察目標
中藥綜合考試范圍為《中藥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化學》、《中藥鑒定學》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系統(tǒng)掌握上述學科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三、 考試比例及題型結構
(一)考試比例
試卷滿分為 300 分,由《中藥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化學》、《中藥鑒定學》4 大部分組成,每科占比 25%。
(二)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共 8 題,中藥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化學、中藥鑒定學各 2 題,每
題 5 分,合計 40 分)
2.簡答題:(共 8 題,中藥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化學、中藥鑒定學各 2 題,每題 20
分,合計 160 分)
3.論述題:(共 4 題,中藥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化學、中藥鑒定學各 1 題,每題
25 分,合計 100 分)
四、考察內(nèi)容范圍
(一)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1.中藥的概念。
一、中藥學總論
2.《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本草經(jīng)集注》、《新修本草》、《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的作者、成書年代及學術價值。
(二)中藥的產(chǎn)地與采集1.道地藥材概念。
2.道地藥材形成的原因。
(三)中藥的炮制
1.中藥炮制的目的。
(四)中藥的性能
1.四氣的概念,確定的依據(jù),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2.五味的概念,確定的依據(jù),五味所代表藥物的作用及主治病證。
3.升降浮沉的概念,影響藥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4.歸經(jīng)的概念,確定的依據(jù),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5.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有毒藥物的使用注意事項。
(五)中藥的配伍
1.中藥"七情"及單行、相須、相使、相惡、相畏、相殺、相反的概念。
(六)中藥的用藥禁忌
1.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2.妊娠用藥禁忌。
(七)中藥的劑量與用法1.影響中藥劑量的因素。
2.中藥煎煮方法。
各論
(八)解表藥(11+2)
1.解表藥的含義、分類、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范圍、配伍原則和使用注意。
2.麻黃、桂枝、防風、羌活、白芷、細辛、薄荷、桑葉、菊花、柴胡、葛根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規(guī)律和特殊意義者,比如麻黃桂枝相須為用,下同)、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生姜、荊芥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比如辛夷內(nèi)服時宜包煎,下同)及使用注意。
(九)清熱藥(13+4)
1.清熱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配伍方法及各節(jié)藥物的性能特點。
2.石膏、知母、黃芩、黃連、黃柏、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生地、玄參、赤芍、青蒿、地骨皮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大青葉、青黛、魚腥草、牡丹皮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十)瀉下藥(1+1)
1.瀉下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配伍方法及攻下藥、潤下藥、峻下藥的性能特點和使用注意。
2.大黃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芒硝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十一)祛風濕藥(6+2)
1.熟悉祛風濕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配伍方法及各節(jié)藥物的性能特點和使用注意。
2.獨活、川烏、秦艽、防己、五加皮、桑寄生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蘄蛇、木瓜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十二)化濕藥(3+2)
1.化濕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廣藿香、蒼術、厚樸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砂仁、豆蔻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十三)利水滲濕藥(4+3)
1.利水滲濕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配伍方法、使用注意事項及各節(jié)藥物的性能特點。
2.茯苓、澤瀉、車前子、茵陳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薏苡仁、豬苓、滑石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十四)溫里藥(4+2)
1.溫里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及配伍方法、性能特點用法、用量和禁忌。
2.附子、干姜、肉桂、吳茱萸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丁香、小茴香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十五)理氣藥(4+3)
1.理氣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陳皮、枳實、木香、香附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青皮、沉香、烏藥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十六)消食藥(3)
1.消食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及配伍方法。
2.山楂、萊菔子、雞內(nèi)金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十七)驅蟲藥(1+2)
1.驅蟲藥的含義,各種驅蟲藥的不同作用及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檳榔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十八)止血藥(4+1)
1.止血藥的含義,各類止血藥的性能特點、適應范圍、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三七、茜草、白及、艾葉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蒲黃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十九)活血化瘀藥(6+5)
1.活血化瘀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配伍方法及各節(jié)藥物的性能特點、使用注意。
2.川芎、郁金、姜黃、丹參、牛膝、莪術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延胡索、益母草、紅花、桃仁、三棱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二十)化痰止咳平喘藥(8+4)
1.化痰止咳平喘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配伍方法及各節(jié)藥物的性能特點、使用注意。
2.半夏、天南星、川貝母、浙貝母、瓜蔞、桔梗、苦杏仁、百部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竹茹、竹瀝、桑白皮、葶藶子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二十一)安神藥(3+2)
1.安神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配伍方法及重鎮(zhèn)安神藥與養(yǎng)心安神藥的性能特點。
2.朱砂、酸棗仁、靈芝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合歡皮、遠志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二十二)平肝息風藥(6+3)
1.平肝息風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及配伍方法。
2.石決明、代赭石、羚羊角、牛黃、鉤藤、天麻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全蝎、蜈蚣、地龍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二十三)開竅藥(1+1)
1.開竅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及配伍方法。
2.麝香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冰片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二十四)補虛藥(18+12)
1.補虛藥的含義,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類藥物性味、功效、適應范圍的要點及配伍方法。
2.人參、黨參、黃芪、白術、甘草、鹿茸、肉蓯蓉、杜仲、續(xù)斷、菟絲子、當歸、熟地黃、白芍、百合、麥冬、枸杞子、龜甲、鱉甲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西洋參、山藥、淫羊藿、巴戟天、補骨脂、益智仁、何首烏、阿膠、北沙參、天冬、玉竹、黃精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二十五)收澀藥(4+1)
1.收斂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常與補虛藥配伍的意義及各節(jié)藥物的性能特點、注意事項。
2.五味子、烏梅、肉豆蔻、山茱萸的藥性特點、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五倍子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二十六)涌吐藥無。
(二十七)攻毒殺蟲止癢藥
1.雄黃、硫黃的功效、主治、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二十八)拔毒化腐生肌藥無。
二、中藥藥劑學
(一) 緒論
1.中藥藥劑學的基本內(nèi)容
2.中藥藥劑學的發(fā)展簡況
3.中藥制劑工作的依據(jù)
4.劑型分類與選擇原則(二) 制藥衛(wèi)生
1.制藥環(huán)境的衛(wèi)生管理
2.滅菌方法與滅菌操作
3.防腐
(三) 粉碎、篩析、混合
(四) 浸提、分離、精制、濃縮與干燥(五) 浸出制劑
1.湯劑
2.合劑
3.糖漿劑
4.煎膏劑
5.酒劑與酊劑
6.其他浸出制劑
7.浸出制劑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處理(六) 液體制劑
1.表面活性劑
2.溶解度與增加藥物溶解度的方法
3.真溶液型液體制劑
4.膠體溶液型液體制劑
5.乳濁液型液體制劑
6.混懸液型液體制劑
7.液體制劑的矯臭、矯味與著色
8.口服溶液劑、口服乳劑和口服混懸液的質(zhì)量要求與檢查(七) 注射劑
1.熱原
2.注射劑的溶劑與附加劑
3.注射劑的制備
4.輸液
5.注射用無菌粉末與其他注射劑
6.注射劑的質(zhì)量要求與中藥注射劑安全問題討論
7.眼用液體制劑(八) 外用膏劑
1.軟膏劑與乳膏劑
2.貼膏劑
3.貼劑
4.膏藥
5.凝膠劑、糊劑與眼用、鼻用固體制劑(九) 栓劑
1.栓劑的基質(zhì)與附加劑
2.栓劑的制備
3.栓劑的質(zhì)量要求與檢查(十) 膠劑
1.原輔料的選擇
2.膠劑的制備
3.膠劑的質(zhì)量要求與檢查(十一) 散劑
1.散劑的制備
2.散劑的質(zhì)量要求與檢查(十二) 丸劑
1.水丸
2.蜜丸
3.濃縮丸與水蜜丸
4.糊丸與蠟丸
5.滴丸
7.丸劑的包衣
8.丸劑的質(zhì)量要求與檢查
9.丸劑的包裝與貯藏(十三) 顆粒劑
1.制粒方法
2.顆粒劑的制備
3.顆粒劑的質(zhì)量要求與檢查(十四) 膠囊劑
1.膠囊劑的制備
2.膠囊劑的質(zhì)量要求與檢查(十五) 片劑
1.片劑的輔料
2.片劑的制備
3.片劑的包衣
4.片劑的包裝
5,片劑的質(zhì)量檢查
(十六) 氣霧劑、噴霧劑與粉霧劑(十七) 其他劑型
1.膜劑
2.海綿劑
3.丹藥
4.煙劑、煙熏劑與香囊(袋)劑
5.錠劑、糕劑、釘劑、線劑、條劑、炙劑、熨劑、棒劑、離子導入劑與沐浴劑(十八) 藥物制劑新技術
1.環(huán)糊精包和技術
2.固體分散技術
3.微囊與微球的制備技術
4.納米乳與亞微乳的制備技術
5.納米粒的制備技術
6.脂質(zhì)體的制備技術 (十九) 新型給藥系統(tǒng)1.緩釋、控釋制劑
2.靶向制劑
(二十) 中藥制劑的穩(wěn)定性
1.影響中藥制劑穩(wěn)定性的因素及穩(wěn)定性措施
2.中藥制劑穩(wěn)定性考察方法
3.包裝材料對制劑穩(wěn)定性的影響
4.制劑穩(wěn)定性結果評價及貯存與保管要求(二十一)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
1.生物藥劑學的含義與研究內(nèi)容
2.藥物動力學的含義與研究內(nèi)容
3.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的關系
4.中藥制劑的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研究進展
5.藥物的體內(nèi)過程
6.影響藥物制劑療效的因素
7.藥物動力學
8.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二十二) 中藥新藥研
1.中藥新藥的概念
2.中藥新制劑的注冊分類
3.中藥新制劑研制的指導思想
4.中藥新制劑研制的指導原則
5.中藥新制劑藥學研究
6.中藥制劑處方設計與成型工藝研究
7.中藥新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三、中藥化學
(一)總體要求:
1.中藥各類化學成分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zhì)、常用的提取分離方法及原理。
2.一些常用中藥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及提取分離方法。
3.各類中藥化學成分的主要理化鑒別方法。
4.一些重要中藥化學成分的結構鑒定方法,特別是波譜分析方法。
(二)各章節(jié)要求:
1.總論:掌握掌握中藥有效成分與藥效物質(zhì)基礎的定義;中藥化學成分的各種提取分離方法的原理和應用;熟悉中藥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及結構鑒定程序。
2.糖和苷:掌握單糖的立體構型;苷和苷鍵的定義;苷類化合物的分類;苷鍵裂解方法;糖和苷類的理化性質(zhì);多糖和苷類的提取與分離方法;苷類化合物的結構鑒定程序及方法。
3.苯丙素類:掌握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定義、基本母核的結構特征和類型;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提取與分離方法;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理化性質(zhì)、顯色反應及應用; 代表中藥所含苯丙素類成分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zhì)、提取分離方法和功效。熟悉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波譜學特點。
4.醌類:掌握醌類化合物的結構特點;醌類化合物的理化性質(zhì)、顯色反應及應用;蒽醌類化合物的酸性及酸性強弱與結構之間的關系;蒽醌類化合物的提取與分離方法;代表中藥所含蒽醌類成分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zhì)、提取分離方法和功效;蒽醌類化合物的結構解析。
5.黃酮:掌握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類型;黃酮類化合物的理化性質(zhì)、顯色反應及應用;黃酮類化合物的酸堿性,酸性強弱及與結構之間的關系;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與分離方法;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解析;代表中藥所含黃酮類化合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zhì)、提取分離方法和功效。
6.萜類和揮發(fā)油:掌握萜的含義、分類及檢識方法;揮發(fā)油的定義、檢識、理化性質(zhì)和組成;萜和揮發(fā)油的提取與分離方法;揮發(fā)油的氣相色譜鑒定方法;代表中藥所含萜類化合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zhì)、提取分離方法和功效。熟悉萜類化合物的波譜學特點。
7.三萜類化合物:掌握三萜類化合物的定義、檢識、理化性質(zhì)及溶血作用;三萜類化合物提取與分離方法;代表中藥所含三萜類成分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zhì)、提取分離方法和功效。熟悉三萜類化合物的波譜學特點。
8.甾體類化合物:掌握甾體類化合物定義及強心苷元部分的結構特點和分類; 掌握強心苷糖部分的結構特征及其與苷元的連接方式;強心苷結構與活性之間的關系;強心苷和甾體皂苷的提取與分離方法。熟悉甾體類化合物的波譜學特點。
9.生物堿:掌握生物堿的定義、結構分類;生物堿的理化性質(zhì)、顯色反應及應用;生物堿的堿性強弱與生物堿分子結構的關系;生物堿的提取與分離原理和方
法;代表中藥所含生物堿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zhì)、提取分離方法和功效。熟悉生物堿的波譜學特點。
10.鞣質(zhì):掌握鞣質(zhì)的定義、結構分類;鞣質(zhì)的理化性質(zhì)、檢識方法及應用;鞣質(zhì)的提取與分離方法;代表中藥所含鞣質(zhì)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zhì)、提取分離方法和功效。
11.熟悉中藥復方藥效物質(zhì)基礎的化學研究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性;中藥復方藥效物質(zhì)基礎研究的現(xiàn)狀、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發(fā)展趨勢。
四、中藥鑒定學總論
第一章 中藥鑒定學的定義和任務1.中藥鑒定學的定義和任務
2.中藥品種混亂狀況
第二章 中藥鑒定學的發(fā)展史1.中藥鑒定學的國內(nèi)外發(fā)展概況
2.中藥鑒定學的發(fā)展趨勢
第三章 中藥的采收、加工與貯藏1.中藥采收季節(jié)、產(chǎn)地加工方法和貯藏原則
2.經(jīng)驗貯藏法
第四章 中藥的鑒定1.中藥鑒定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中藥鑒定的依據(jù)、程序和常規(guī)方法
3.中藥鑒定的新技術和新方法
各論
第一篇 植物藥類
第五章 根及根莖類中藥
1.根及根莖類重點藥材的來源、植物形態(tài)、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根及根莖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根及根莖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4.中藥名單(106,附 10)
重點藥材(56,附 9):狗脊,綿馬貫眾,*大黃,*何首烏(附首烏藤),*牛膝,商陸,威靈仙,*川烏,附子,白芍,*黃連,升麻,防已,北豆根,延胡索,板藍根,地榆,山豆根,*葛根,*甘草,*黃芪(附:紅芪),*人參(附:紅參、人參葉),三七,白芷,*當歸,前胡,川芎,防風,柴胡,北沙參,*龍膽,秦艽,紫草,丹參,*黃芩,地黃,巴戟天,天花粉,桔梗,黨參,*木香(附:土木香),白術,蒼術,澤瀉,天南星,半夏,*石菖薄,百部,*川貝母(附:湖北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浙貝母,麥冬(附:山麥冬),山藥,射干,莪術,
*天麻。
熟悉藥材(28):骨碎補,廣防已,虎杖,川牛膝,銀柴胡,太子參,草烏,白頭翁,赤芍,遠志,甘遂,西洋參,獨活,羌活,藁本,白薇,玄參,胡黃連,
茜草,續(xù)斷,南沙參,紫菀,三棱,天冬,知母,干姜,郁金,白及。
了解藥材(22,附 1):拳參,金蕎麥,烏藥,夏天無,常山,白蘞,明黨參,白前,徐長卿,紅大戟,川木香,漏蘆,香附,白附子,黃精,玉竹,重樓,土茯苓,粉萆薢(附:綿萆薢),姜黃,高良姜,山慈菇。
第六章 莖木類中藥
1.莖木類重點藥材的來源、植物形態(tài)、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莖木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莖木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4.中藥名單(11,附 1)
重點藥材(5,附 1):蘇木,*雞血藤,*沉香,通草(附:小通草),鉤藤。熟悉藥材(2):關木通,大血藤。
了解藥材(4):海風藤,川木通,降香,絡石藤。
第七章 皮類中藥
1.皮類重點藥材的來源、植物形態(tài)、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皮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皮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4.中藥名單(13,附 5)
重點藥材(6,附 2):*牡丹皮,*厚樸(附:厚樸花),*肉桂(附:桂枝),杜仲,*黃柏,秦皮。
藥材(4,附 3):桑白皮(附:桑枝、桑葉、桑椹),苦楝皮,香加皮,地骨皮。藥材(3):合歡皮,白鮮皮,五加皮。
第八章 葉類中藥
1.葉類重點藥材的來源、植物形態(tài)、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葉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葉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4.中藥名單(10,附 3)
重點藥材(4):石韋,蓼大青葉,*大青葉,*番瀉葉。
藥材(4,附 3):側柏葉(附:柏子仁),枇杷葉,枸骨葉,紫蘇葉(附:紫蘇梗、紫蘇子)。
藥材:(2)羅布麻葉,艾葉
第九章 花類中藥
1.花類重點藥材的來源、植物形態(tài)、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花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花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4.中藥名單 (15,附 3)
重點藥材(6,附 1):辛夷,*丁香,洋金花,*金銀花(附:忍冬藤),*紅花,*
西紅花
藥材(6,附 2):松花粉,槐花(附:槐角),旋覆花,款冬花,菊花(附:野菊花),蒲黃。
藥材(3):芫花,鬧羊花,密蒙花
第十章 果實及種子類中藥
1.果實及種子類重點藥材的來源、植物形態(tài)、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果實及種子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果實及種子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4.中藥名單 (59,附 9)
重點藥材(20,附 5):*五味子(附:南五味子),葶藶子,木瓜,*苦杏仁,補骨脂,枳殼(附:枳實,陳皮 (附:青皮、橘核),吳茱萸,巴豆,*小茴香,山茱萸,連翹,馬錢子,菟絲子,牽牛子,枸杞子,梔子,*檳榔(附:大腹皮),砂仁,*豆蔻。
藥材(18,附 3):蓽茇,馬兜鈴 (附:青木香),地膚子,山楂,桃仁,烏梅,金櫻子,沙苑子,決明子,化橘紅,鴉膽子,川楝子,酸棗仁,使君子,夏枯草, 瓜萎(附:瓜萎皮、瓜萎子),牛蒡子,意苡仁。
藥材(21,附 1):火麻仁,王不留行,肉豆蔻,芥子,覆盆子,郁李仁,香櫞,佛手,千金子,胖大海,訶子,蛇床子,女貞子,蔓荊子,天仙子,鶴虱 (附: 南鶴虱),蒼耳子,草果,紅豆蔻,草豆蔻,益智。
第十一章 全草類中藥
1.全草類重點藥材的來源、植物形態(tài)、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全草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全草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4.中藥名單(33,附 5)
重點藥材(11,附 2):*麻黃,槲寄生(附:桑寄生),細辛,紫花地丁,金錢草(附:廣金錢草),*廣藿香,*薄荷,*穿心蓮,茵陳,青蒿,淡竹葉,*石斛。藥材(11,附 2):腫節(jié)風,淫羊霉,仙鶴草,半枝蓮,荊芥,益母草(附:茺蔚子),肉蓯蓉,車前草(附:車前子),佩蘭,豨薟草。
藥材 (11,附 1):伸筋草,魚腥草,垂盆草,馬鞭草,澤蘭,香薷,鎖陽,白花蛇舌草,大薊 (附:小薊),蒲公英,谷精草。
第十二章 藻、菌、地衣類中藥
1.藻、菌、地衣類重點藥材的來源、植物形態(tài)、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藻、菌、地衣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藻、菌、地衣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4.中藥名單 (8)
重點藥材(5):海藻,*冬蟲夏草,靈芝,*茯苓,*豬苓。藥材(2):馬勃,松蘿。
藥材(1):雷丸。
第十三章 樹脂類中藥
1.樹脂類重點藥材的來源、植物形態(tài)、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樹脂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樹脂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4.中藥名單 (6)
重點藥材(3):乳香,沒藥,*血竭。藥材 (3):蘇合香,阿魏,安息香。
第十四章 其他類中藥
1.其他類重點藥材的來源、植物形態(tài)、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其他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其他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4.中藥名單 (7)
重點藥材(4):海金沙,兒茶,五倍子,蘆薈。藥材(1):青黛。
藥材(2):冰片,天竺黃。
第二篇 動物藥類
第十五章 動物類中藥概述1.藥用動物及動物類中藥的分類
2.動物類中藥的應用歷史
3.動物類中藥的應用與研究
第十六章 動物類中藥鑒定
1.動物類重點藥材的來源、動物形態(tài)、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動物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動物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4.中藥名單 (33,附 5)
重點藥材 (16,附 3):地龍,水蛭,石決明,珍珠 (附:珍珠母),全蝎,斑蝥,
*蟾酥,龜甲,*蛤蚧,*金錢白花蛇,*蘄蛇,烏梢蛇,*麝香,*鹿茸 (附:鹿角、鹿角霜),*牛黃,*羚羊角。
藥材 (9,附 2):牡蠣,蜈蚣,土鱉蟲,僵蠶,蜂蜜 (附;蜂蠟,蜂房),海馬, 蛤蟆油,鱉甲,熊膽粉。
藥材 (8):海螵蛸,桑螵蛸,蟬蛻,海龍,雞內(nèi)金,穿山甲,五靈脂,阿膠。
第三篇 礦物藥類
第十七章 礦物類中藥概述1.礦物類中藥材來源的基本性質(zhì)
2.礦物類藥材的分類
3.礦物類藥材的應用歷史
第十八章 礦物類中藥鑒定
1.礦物類重點藥材的來源、主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檢查、功效、附注
2.礦物類一般藥的來源、產(chǎn)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3.礦物類三類藥的來源、性狀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功效
4.中藥名單 (17,附 3)
重點藥材 (8,附 1):*朱砂,*雄黃,自然銅,赭石,信石,滑石,石膏,芒硝(附:玄明粉)。
藥材 (5,附 1):磁石,輕粉,'爐甘石,青礞石 (附:金礞石),硫黃。藥材 (4,附 1):紅粉,赤石脂,膽礬,龍骨 (附:龍齒)。
第四篇 中成藥類
第十九章 中成藥鑒定概述
1.中成藥的鑒定方法
2.中成藥劑型的特點
第二十章 中成藥顯微鑒定
1.重點中成藥的顯微鑒定方法
2.一般中成藥的顯微鑒定方法
3.三類中成藥的顯微鑒定方法
4.中成藥名單(20)
重點中成藥(4):五苓散(散劑),牛黃解毒片(片劑),二妙丸(水丸),六味地黃丸(蜜丸)。
中成藥(8):一捻金,九分散,元胡止痛片,利膽排石片,補中益氣丸,香砂六君丸,定坤丹,牛黃抱龍丸。
中成藥(8):七厘散,香連丸,附子理中丸,人參養(yǎng)榮丸,天王補心丸,大山楂丸,杞菊地黃丸,跌打丸。
備注:上述內(nèi)容為本科目的考察大致范圍,可根據(jù)命題實際需要,允許偶有超出上述范圍的命題情況出現(xiàn)。請各位考生注意。
南方醫(yī)科大學

添加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南方醫(yī)科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南方醫(yī)科大學報錄比、南方醫(yī)科大學考研群、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姐微信、南方醫(yī)科大學考研真題、南方醫(yī)科大學專業(yè)目錄、南方醫(yī)科大學排名、南方醫(yī)科大學保研、南方醫(yī)科大學公眾號、南方醫(yī)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方醫(yī)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南方醫(yī)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zhongzhouzhikong.com/nanfangyikedaxue/cankaoshumu_51713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