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何克抗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何克抗內(nèi)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wǎng)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何克抗 正文
姓 名: 何克抗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37-8-0 工作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
所在院系: 教育科學學院 職稱: 教授
行政職務: 招生專業(yè): 040110教育技術學
研究領域: 教育創(chuàng)新理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建構主義理論 是否兼職: 是
指導博士生總數(shù): 指導碩士生總數(shù):
目前博士生數(shù): 目前碩士生數(shù):
個人簡介
【個人情況綜述】 何克抗,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37年8月生,廣東省大埔縣人。現(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授、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東北師范大學終身教授。長期從事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研究(特別是基于Internet的網(wǎng)絡教育應用研究)。已培養(yǎng)博士20多名,指導在讀博士生12名;先后出版專著6部,主編教材12種,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論文100多篇;自1978年以來,先后七次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其中特別獎一次,二等獎五次,三等獎兩次,一次獲北京國際發(fā)明展覽金獎,擁有發(fā)明專利一項。 【學習工作簡歷】 1963年于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無線電電子學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 1992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1993年12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我國第一位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 1993年被評為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 1994年7月入選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第23卷; 1997年成為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 2004年聘為東北師范大學終身教授; 【社會學術兼職】 1. 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GCCCE)第一副主席,常設指導委員會成員; 2. 第一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 3. 國際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ICCE)執(zhí)行委員; 4. 國際計算機教育促進會(AACE)亞太分會執(zhí)行委員; 5. 國際著名刊物JCAL(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計算機輔助學習)的編委; 6.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2001-2005); 7. 國家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專家組副組長; 8. 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 9. 全國高等師范院校計算機教育指導組組長; 10. 全國教師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 11. 全國教育技術學研究會理事長; 12. 全國高等院校教育技術協(xié)會學術委員會主任; 13. 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席。
獲得獎項
1. 何克抗、余勝泉、馬寧等,2000~至今承擔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北京師范大學211工程重點課題“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基礎教育跨越式發(fā)展創(chuàng)新探索試驗”項目。該項目目前有十多個試驗區(qū)130多所試驗學校,成倍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受到社會好評。 2. 林崇德、何克抗等,2003.7~至今承擔教育部200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創(chuàng)新人才與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 3. 何克抗、馬寧等,參與教育部師范司重點項目“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參與標準制定與解讀、培訓大綱編寫、教學人員(初級)培訓教程編寫、考試大綱研制等工作。 4. 何克抗、李克東、王本中等,1994~2000年承擔教育部基礎司重點教學改革項目《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該項目被譽為教育技術界三大試驗研究之一,取得了廣泛的影響與社會效果,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5. 何克抗、李克東、王本中等,2000~2010年承擔教育部基礎司重點教學改革項目《中小學各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繼續(xù)深入探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結構,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實施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素質(zhì)教育與創(chuàng)新教育。 6. 何克抗教授、烏美娜教授等,1997.10~1999.10,《CAI 的研究、開發(fā)與應用(小學.初中.高中語文(200001)、數(shù)學(200012)、英語系列課件及通用題庫管理系統(tǒng)研究)》,國家九五重點攻關課題; 7. 何克抗教授等,1998.5~2000.12,《教育技術專業(yè)教學內(nèi)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研究(227002)》;教育部師范司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項目。 8. 何克抗、余勝泉:1999.12-2000.4:承擔國家遠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項目:《國家遠程教育支撐系統(tǒng)開發(fā)》的研究,設計開發(fā)了一套基于WEB的遠程教學支撐系統(tǒng),教育部相關領導和專家多次參觀了該系統(tǒng)的演示,獲得了一致的好評;目前,該系統(tǒng)已經(jīng)在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學院以及教委網(wǎng)絡信息中心試用。 9. 何克抗等,1999~2000,國家“九五”重點攻關項目《中小學系列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fā)》 10. 何克抗,1998.1-2000.1:9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新一代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高質(zhì)量的教育與培訓系統(tǒng)的研究。 11. 何克抗:1994年至今:承擔教育部教學改革重點課題《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實驗》,重點探索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該項實驗在國內(nèi)已取得廣泛得社會影響,被譽為“教育技術界最重要的兩個實驗之一”,目前已有600多所實驗學校。該項目獲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優(yōu)秀教改成果二等獎。 12. 何克抗:1992-1994 由何克抗主持的國家教委“八五”重點科技項目:“全國中小學教學用漢字編碼規(guī)范及漢字輸入系統(tǒng)”,其成果“認知碼漢字輸入方法”已于1995年1月由國家教委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正式發(fā)文在全國中小學普遍推廣(上述“四結合”項目就是以“認知碼”作為必要的工具和手段進行的)。與此同時,“認知碼輸入方法及漢字系統(tǒng)”獲1996年度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著作及論文
近幾年發(fā)表的主要專著 1. 《兒童思維發(fā)展新論》,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何克抗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 3. 《教學人員教育技術教程》(初級教程),何克抗、劉雍潛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4.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光盤》——案例、文獻資料及素材選編,何克抗、劉雍潛,北京:電化教育電子出版社,2005.11; 5. 《語覺論——兒童語言發(fā)展新論》,何克抗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6. 《教育技術學》,何克抗、李文光著,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0; 7. 《信息技術教育應用》中等師范學校教科書,何克抗、李克東主編,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8; 8.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中等師范學校教科書,何克抗、李克東主編,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8; 9.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何克抗著,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主編“信息技術教育文獻”,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10. 《創(chuàng)造性思維理論——DC模型的建構與論證》,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11. 《計算機應用基礎》(全國高等師范院校公共計算機課教材),何克抗主編,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何克抗團隊近年科研成果概述 何克抗教授和他所領導的科研團隊(以下簡稱何克抗團隊)自九十年代以來主要從“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學的教學改革試驗”、“教師教育信息化”、 “中國教育技術學科建設”、“教育創(chuàng)新理論”等五個方面開展了研究與探索,下面著重將該團隊近五年來所作研究工作介紹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工程研究與實踐 積極參與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研發(fā)出一大批國內(nèi)領先的教育信息化解決方案和教育軟件產(chǎn)品(技術研發(fā)成果)。 1.1999年8月,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主持制定我國第一個“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該規(guī)范已于2000年5月由高教司正式發(fā)文在全國高校使用。 2.1998年底,在國內(nèi)率先提出“城域教育網(wǎng)”概念。隨后在廣東佛山市政府支持下,于1999年3月~2000年7月期間,由何克抗團隊自主設計并獨立承擔全部軟硬件工程,高質(zhì)量地建成我國第一個“城域教育網(wǎng)”。何克抗團隊提出了包含“硬件設施、軟件平臺、資源建設和教師培訓”等四要素并重的城域教育網(wǎng)全面解決方案,該方案目前已成為我國城域教育網(wǎng)的基本指導思想。 3.2000年6月,何克抗承擔教育部委托研制項目“現(xiàn)代遠程教學支撐平臺”——為68所高校的網(wǎng)絡學院和教育部資助的200多門“新世紀網(wǎng)絡課程’提供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統(tǒng)一教學支撐平臺,該平臺經(jīng)權威專家鑒定,認為是我國第一個功能最完備且實用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 4.2001年10月28日,何克抗團隊獨立研制完成并開通了國內(nèi)第一個省級大型“分布式教育資源網(wǎng)絡系統(tǒng)”——廣東省基礎教育分布式資源網(wǎng)絡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省級范圍教育資源的四級分布式存儲與檢索。 5.2002年6月,何克抗團隊在與IBM、Cisco、Oracle等眾多國外大公司的強大競爭中,首次在平安保險公司的超大型企業(yè)網(wǎng)絡培訓平臺的招標項目中中標,突破了所有超大型企業(yè)的網(wǎng)絡培訓平臺項目均被國外大公司壟斷的局面。隨后在2003年7月,在“銀河證券公司”的超大型企業(yè)網(wǎng)絡培訓平臺的招標中再次中標,從而不僅奠定了何克抗團隊在高等學校網(wǎng)絡教育平臺和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領先地位,而且也奠定了在企業(yè)E-Learning(網(wǎng)絡培訓)中的領先地位。 6.1999年6月,何克抗團隊與深圳教育局合作,在國內(nèi)率先開展“技能性非客觀題計算機自動測評理論與方法研究”,其成果達到國內(nèi)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二.信息時代中小學教學改革試驗 全身心投入我國中小學的教學改革試驗,率先倡導并大力推動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利用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基礎教育在質(zhì)量方面的跨越式發(fā)展;并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方面始終引領國內(nèi)的方向與潮流。 為促進優(yōu)秀教育資源共享,努力實現(xiàn)基礎教育跨越式發(fā)展與教育公平做出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三.教師教育信息化研究與實踐 從2002年4月開始擔任“全國教師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并向教育部建議制定“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此建議被采納后,即負責主持這一標準的制定工作。兩年后該標準制定完成,并于2004年底由教育部正式頒布。這是我國第一個教師專業(yè)能力標準,專家們普遍認為,這一標準的頒布與推行對于我國教師隊伍的專業(yè)化建設,對于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貫徹與實施,特別是對于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續(xù)、深入的發(fā)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主持國家教育部重大教育工程項目《“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國家級培訓項目》(2006-至今);主管部門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項目辦公室負責人為何克抗;為推動中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四.中國教育技術學科建設 1993年12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我國第一位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已培養(yǎng)博士20多名,指導在讀博士生12名;先后出版專著6部,主編教材12種,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論文100多篇;2001年出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2001-2005);主持新一輪面向21世紀的中國教育技術主干教材建設項目,推動了中國教育技術專業(yè)從“電化教育學”專業(yè)向“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的全面革新,拓展了研究,深化了認識。對于教育技術學科的基本問題思考,何老先生從來沒有停止過,每一個方面,都是對教育技術學科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從實踐與理論兩個層面進行引領與推進。 五.信息時代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 在長期深入進行中小學教改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努力探索信息時代的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通過對國內(nèi)外教育名家思想、理論的批判繼承,并緊密結合中國的實際,在以下5個方面逐步創(chuàng)立了自成一家的全新教育理論(理論研究成果)。 1.創(chuàng)造性思維理論 創(chuàng)新人才包括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質(zhì),而其核心則是創(chuàng)新思維(即創(chuàng)造性思維)。但迄今為止,學術界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內(nèi)涵、結構及組成要素以及心理加工模型尚未進行深入研究,關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因而難以為廣大教師提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效方法。何克抗在2000年11月發(fā)表的專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理論——DC模型的建構與論證”,力圖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上述問題作出系統(tǒng)而全面的回答。此書發(fā)表后,在國內(nèi)與海外均引起較大的反響,香港、臺灣等著名大學均曾邀請何克抗前去講學(專門介紹這一理論)。該書首次闡明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結構與要素以及心理加工模型,在此基礎上提出的、結合不同學科教學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法,對于中小學教師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對于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有重要指導意義。 ???? 2.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理論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世界各國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但對于“整合”的內(nèi)涵、實質(zhì),特別是如何進行有效的整合,卻沒有一種系統(tǒng)的理論來給予科學的、合理的闡述。為了解決這一重大現(xiàn)實問題,何克抗教授在長期從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試驗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系統(tǒng)論觀點深入地分析、總結了國內(nèi)外的教改實踐經(jīng)驗,并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最后終于形成“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理論”。運用這種理論可以深刻、清晰、明確地解釋并指導上面所提出的有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現(xiàn)實問題。該理論目前已成為我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主要指導思想與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理論基礎之一,正在引領國內(nèi)“整合”的方向與潮流。 3.兒童思維發(fā)展新論 多年來,我們的語文教育花費的學習年限很長,課時很多,但收效卻不大,語言文字的教學長期處于少、慢、差、費的落后狀態(tài)。馬列主義經(jīng)典作家認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zhì)外殼”,語言和思維有天然的密切聯(lián)系。在對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論”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何克抗對其進行批判性繼承,并結合其多年進行中小學教改實踐的豐富經(jīng)驗,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兒童思維發(fā)展新論”。在此理論指引下,設計出全新的語文教學模式、方法,大力培訓語文教師掌握這一教學模式與方法,并開發(fā)出適合該模式、方法的豐富教學資源,從而使該理論得以盡快應用于實際。目前該理論已成為實現(xiàn)語文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主要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在此理論指導下和網(wǎng)絡環(huán)境支持下,可以使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識字、閱讀與寫作能力達到新課標五、六年級的水平)。 4.語覺論(兒童語言發(fā)展新論) 眾所周知,中小學的英語教育也和語文教育一樣花費很長的學習年限、很多的課時,而效果卻很不理想——最終仍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在全面總結并批判繼承現(xiàn)有各種兒童語言發(fā)展理論的基礎上,結合長期從事中小學(尤其是小學〕教學改革的實踐經(jīng)驗,何克抗教授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兒童語言發(fā)展理論——“語覺論”。這種理論認為,人類的感知覺系統(tǒng)不是五種而是六種(自亞里士多德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人類感知覺只有五種即:視知覺、聽知覺、味知覺、嗅知覺、觸知覺),這第六種是語義知覺(簡稱語覺),是對語音的感知與辨析以及對語義的分析與識別的一種天生的感知能力,也是人與動物的最本質(zhì)區(qū)別(前五種感知覺一般哺乳動物都有,只有語覺才為人類所獨有)。在分析眾多兒童與成人學習第二語言案例的基礎上,何克抗首次繪出了反映語覺敏感度的半梯形曲線。按照語覺論及語覺敏感度曲線,何克抗設計出全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方法,大力培訓試驗教師盡快掌握這一教學模式與方法,并組織教師開發(fā)出適合該模式的豐富教學資源。按照這種新的英語教學模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兒童的英語聽說能力。目前,語覺論已成為實現(xiàn)英語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主要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5.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理論 建構主義是九十年代以來在國外教育領域流行的一種全新理論。但是到目前為止,國外仍有許多學者認為建構主義僅僅是一種學習理論而非教學理論。何克抗教授是最早從國外引進和介紹建構主義的學者之一。他不僅將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理論介紹,更將其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論介紹,尤其是率先提出“建構主義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即“以學為主教學設計”)的概念,并根據(jù)當時國際上對建構主義的最新研究進展,第一次較系統(tǒng)地總結出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理論、方法及相關的典型教學案例,從而受到廣大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的熱烈歡迎,建構主義理論也因此而迅速進入我國的中小學課堂,得到日益廣泛的普及。何克抗撰寫的關于建構主義的論文也成為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引用率最高的一篇論文。何教授關于建構主義思想論述及其內(nèi)涵發(fā)展取得了巨大的影響,一度被認為是國內(nèi)建構主義的代言人,不僅是電化教育系統(tǒng)內(nèi)的人耳熟能詳,甚至于專業(yè)以外的人士,聽到何克抗,便會想起建構主義來。這么大的反響的取得,絕對不僅僅是因為何教授介紹和引進了建構主義,更重要的是他將建構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教育的實際進行了有機的結合,發(fā)展了建構主義理論,并成功地推動了教學實踐運用。 何克抗科研論文(1995-2007) [1] 何克抗. 正確理解“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的、意義及內(nèi)涵[J]. 中國電化教育,2006,(11). [2] 何克抗. 當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三)——孔子教育思想給我們的警示[J]. 電化教育研究,2006,(12). [3] 何克抗. 當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二)——孔子教育思想給我們的警示[J]. 電化教育研究,2006,(11). [4] 何克抗. 當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一)——孔子教育思想給我們的警示[J]. 電化教育研究,2006,(10). [5] 何克抗. 孔子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想給我們的啟示[J]. 中國大學教學,2006,(11). [6] 何克抗. 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對我國數(shù)字圖書館事業(yè)的憧憬[J]. 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6,(5). [7] 何克抗.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 中國信息界,2006,(4). [8] 何克抗,馬寧,. 基于兒童思維發(fā)展新論的語文教育跨越式發(fā)展創(chuàng)新試驗[J]. 中國電化教育,2005,(12). [9] 何克抗,. 關于教育技術學邏輯起點的論證與思考[J]. 電化教育研究,2005,(11). [10] 何克抗. 基礎教育跨越式發(fā)展創(chuàng)新實驗(二)[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12). [11] 何克抗. 基礎教育跨越式發(fā)展創(chuàng)新實驗(一)[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11). [12] 何克抗. 兒童思維發(fā)展新論和語文教學改革[J]. 中國電化教育,2005,(10). [13] 何克抗.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 [14] 何克抗. 語覺論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 中國大學教學,2005,(9). [15] 何克抗. 關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6). [16] 何克抗.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下)[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3). [17] 何克抗.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上)[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2). [18] 何克抗.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優(yōu)質(zhì)網(wǎng)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5,(Z1). [19] 何克抗.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 中國大學教學,2005,(5). [20] 何克抗. 關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J]. 電化教育研究,2005,(4). [21] 何克抗. 《標準》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實施[J]. 中國教師,2005,(3). [22] 何克抗,許駿. 計算機輔助測評(CAA)研究新進展——技能性非客觀題的自動測評[J]. 開放教育研究,2005,(2). [23] 何克抗.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優(yōu)質(zhì)網(wǎng)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 中國大學教學,2005,(1). [24] 何克抗.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 電化教育研究,2005,(1). [25] 何克抗. 關于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與哲學基礎——對建構主義的反思[J]. 基礎教育參考,2004,(10). [26] 何克抗.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4,(4). [27] 何克抗. 關于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與哲學基礎(下)——對建構主義的反思[J]. 中小學電教,2004,(5). [28] 何克抗. 關于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與哲學基礎(上)——對建構主義的反思[J]. 中小學電教,2004,(4). [29] 何克抗,林君芬. 基于語覺論的英語教育跨越式發(fā)展創(chuàng)新試驗[J]. 中國電化教育,2004,(12). [30] 何克抗. 語覺論與英語教學改革[J]. 中國電化教育,2004,(12). [31] 何克抗. 關于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與哲學基礎——對建構主義的再認識[J].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04,(3). [32]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三)[J]. 科學課,2004,(2). [33]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二)[J]. 科學課,2004,(1). [34] 何克抗. 關于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與哲學基礎——對建構主義的反思[J]. 中國大學教學,2004,(7). [35] 何克抗.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優(yōu)質(zhì)網(wǎng)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 中國電化教育,2004,(6). [36] 何克抗. 倡導適合中國國情的新型建構主義[J]. 江西教育,2004,(8). [37] 何克抗.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下)[J]. 電化教育研究,2004,(4). [38] 何克抗.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下)[J]. 中國電化教育,2004,(4). [39] 何克抗.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上)[J]. 電化教育研究,2004,(3). [40] 何克抗. 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上)[J]. 中國電化教育,2004,(3). [41] 何克抗. 兒童思維發(fā)展新論和語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對皮亞杰“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論”的質(zhì)疑[J]. 教育研究,2004,(1). [42] 何克抗. 頗有新意的《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選》[J]. 信息技術教育,2003,(8). [43] 何克抗. 把脈中國教育資源建設[J]. 中國遠程教育,2003,(8). [44] 何克抗. 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03,(1). [45]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J]. 科學課,2003,(12). [46] 何克抗. 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與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J].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02,(3). [47] 何克抗. 建構主義 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J]. 中學語文教學,2002,(8). [48] 何克抗. E-learning與高校教學的深化改革(下)[J]. 中國電化教育,2002,(3). [49] 何克抗. E-learning與高校教學的深化改革(上)[J]. 中國電化教育,2002,(2). [50] 何克抗.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意義[J]. 教育研究,2002,(4). [51] 何克抗. 網(wǎng)絡時代呼喚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下)——對皮亞杰(J?Piaget)“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論”的質(zhì)疑[J]. 電化教育研究,2002,(12). [52] 何克抗. 網(wǎng)絡時代呼喚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中)——對皮亞杰(J?Piaget)“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論”的質(zhì)疑[J]. 電化教育研究,2002,(11). [53] 何克抗. 網(wǎng)絡時代呼喚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上)——對皮亞杰(J?Piaget)“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論”的質(zhì)疑[J]. 電化教育研究,2002,(10). [54] 何克抗. e-Learning的本質(zhì)——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J]. 電化教育研究,2002,(1). [55] 何克抗. 談語文教育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J]. 北京教育,2002,(12). [56] 何克抗. 網(wǎng)絡時代呼喚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上)——對皮亞杰(J?Piaget)“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論”的質(zhì)疑[J]. 電化教育研究,2002,(10). [57] 何克抗. 網(wǎng)絡時代呼喚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上)——對皮亞杰(J?Piaget)“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論”的質(zhì)疑[J]. 電化教育研究,2002,(10). [58] 何克抗. e-Learning的本質(zhì)——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J]. 電化教育研究,2002,(1). [59] 何克抗. 談語文教育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J]. 北京教育,2002,(12). [60] 何克抗. 論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關于ME命題的論證(二)[J]. 教育信息化,2001,(6). [61] 何克抗. 論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關于ME命題的論證(一)[J]. 教育信息化,2001,(5). [62] 何克抗. CAI的理論基礎和以學為中心的課件設計(二)[J]. 四川教育,2001,(Z1). [63] 何克抗. CAI的理論基礎和以學為中心的課件設計(三)[J]. 四川教育,2001,(4). [64] 何克抗. CAI的理論基礎和以學為中心的課件設計(一)[J]. 四川教育,2001,(1). [65] 何克抗. 網(wǎng)絡應用技術新發(fā)展[J]. 電化教育研究,2001,(8). [66] 何克抗. 也論教學設計與教學論——與李秉德先生商榷[J]. 電化教育研究,2001,(4). [67] 何克抗. 南國農(nóng)先生的人格魅力與《愛蓮說》[J]. 電化教育研究,2000,(10). [68] 何克抗. 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下)[J]. 電化教育研究,2000,(7). [69] 何克抗. 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上)[J]. 電化教育研究,2000,(6). [70] 何克抗,李克東,謝幼如,王本中.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J]. 電化教育研究,2000,(2). [71] 何克抗,李克東,王本中,謝幼如.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J]. 湖南第一師范學報,1999,(2). [72] 何克抗. 論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下)——關于ME命題的論證[J]. 電化教育研究,1999,(2). [73] 何克抗. 論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上)——關于ME命題的論證[J]. 電化教育研究,1999,(1). [74] 何克抗. 多媒體教育應用的重大意義及發(fā)展趨勢[J]. 天津電大學報,1998,(S1). [75] 何克抗. 多媒體教育應用的發(fā)展趨勢[J]. 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1998,(3). [76] 何克抗. 多媒體技術與學習[J]. 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1998,(2). [77] 何克抗. 多媒體教育的基本特征[J]. 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1998,(1). [78] 何克抗. 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二)[J]. 開放教育研究,1998,(3). [79] 何克抗. 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一)[J]. 開放教育研究,1998,(2). [80] 何克抗. 從信息時代的教育與培訓看教學設計理論的新發(fā)展(下)[J]. 中國電化教育,1998,(12). [81] 何克抗. 從信息時代的教育與培訓看教學設計理論的新發(fā)展(中)[J]. 中國電化教育,1998,(11). [82] 何克抗. 從信息時代的教育與培訓看教學設計理論的新發(fā)展(上)[J]. 中國電化教育,1998,(10). [83] 何克抗,李克東,謝幼如,王本中. 一項影響深遠的重要教改試驗[J]. 語言文字應用,1998,(4). [84] 何克抗. 計算機輔助教學專題研究[J]. 語言文字應用,1998,(4). [85]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四)[J]. 學科教育,1998,(6). [86]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三)[J]. 學科教育,1998,(5). [87]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二)[J]. 學科教育,1998,(4). [88]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一)[J]. 學科教育,1998,(3). [89] 何克抗. 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下)[J]. 電化教育研究,1998,(4). [90] 何克抗. 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中)[J]. 電化教育研究,1998,(3). [91] 何克抗. 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評論(上)[J]. 電化教育研究,1998,(2). [92]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下)[J]. 電化教育研究,1998,(1). [93] 何克抗. 美國的全球?qū)嶒炇艺n程(GLC)——一種基于Internet的全新教育體制與教學模式[J]. 開放教育研究,1997,(6). [94] 何克抗. 當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趨勢[J].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7,(1). [95] 何克抗. 多媒體教育應用的重大意義及發(fā)展趨勢[J].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1997,(1). [96]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中)[J]. 電化教育研究,1997,(4). [97]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上)[J]. 電化教育研究,1997,(3). [98] 何克抗,李克東,謝幼如,王本中. 小學語文“四結合”教改試驗的理論基礎與試驗模式[J]. 電化教育研究,1997,(1). [99] 何克抗. 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 [100] 何克抗 ,李克東 ,謝幼如 ,王本中. 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1996,(1). [101] 何克抗. 當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內(nèi)容與發(fā)展趨勢[J]. 開放教育研究,1996,(1). [102] 何克抗. 當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趨勢[J]. 中國電化教育,1996,(2). [103] 何克抗. 當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內(nèi)容[J]. 中國電化教育,1996,(1). [104] 何克抗. 面向中小學的漢字編碼性能指標分析[J]. 中文信息學報,1996,(1). [105] 何克抗. 教育與軟件產(chǎn)業(yè)的關系[J]. 今日電子,1995,(10).
承擔項目
1. 何克抗、余勝泉、馬寧等,2000~至今承擔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北京師范大學211工程重點課題“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基礎教育跨越式發(fā)展創(chuàng)新探索試驗”項目。該項目目前有十多個試驗區(qū)130多所試驗學校,成倍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受到社會好評。 2. 林崇德、何克抗等,2003.7~至今承擔教育部200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創(chuàng)新人才與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 3. 何克抗、馬寧等,參與教育部師范司重點項目“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參與標準制定與解讀、培訓大綱編寫、教學人員(初級)培訓教程編寫、考試大綱研制等工作。 4. 何克抗、李克東、王本中等,1994~2000年承擔教育部基礎司重點教學改革項目《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該項目被譽為教育技術界三大試驗研究之一,取得了廣泛的影響與社會效果,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5. 何克抗、李克東、王本中等,2000~2010年承擔教育部基礎司重點教學改革項目《中小學各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繼續(xù)深入探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結構,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實施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素質(zhì)教育與創(chuàng)新教育。 6. 何克抗教授、烏美娜教授等,1997.10~1999.10,《CAI 的研究、開發(fā)與應用(小學.初中.高中語文(200001)、數(shù)學(200012)、英語系列課件及通用題庫管理系統(tǒng)研究)》,國家九五重點攻關課題; 7. 何克抗教授等,1998.5~2000.12,《教育技術專業(yè)教學內(nèi)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研究(227002)》;教育部師范司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項目。 8. 何克抗、余勝泉:1999.12-2000.4:承擔國家遠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項目:《國家遠程教育支撐系統(tǒng)開發(fā)》的研究,設計開發(fā)了一套基于WEB的遠程教學支撐系統(tǒng),教育部相關領導和專家多次參觀了該系統(tǒng)的演示,獲得了一致的好評;目前,該系統(tǒng)已經(jīng)在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學院以及教委網(wǎng)絡信息中心試用。 9. 何克抗等,1999~2000,國家“九五”重點攻關項目《中小學系列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fā)》 10. 何克抗,1998.1-2000.1:9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新一代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高質(zhì)量的教育與培訓系統(tǒng)的研究。 11. 何克抗:1994年至今:承擔教育部教學改革重點課題《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實驗》,重點探索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該項實驗在國內(nèi)已取得廣泛得社會影響,被譽為“教育技術界最重要的兩個實驗之一”,目前已有600多所實驗學校。該項目獲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優(yōu)秀教改成果二等獎。 12. 何克抗:1992-1994 由何克抗主持的國家教委“八五”重點科技項目:“全國中小學教學用漢字編碼規(guī)范及漢字輸入系統(tǒng)”,其成果“認知碼漢字輸入方法”已于1995年1月由國家教委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正式發(fā)文在全國中小學普遍推廣(上述“四結合”項目就是以“認知碼”作為必要的工具和手段進行的)。與此同時,“認知碼輸入方法及漢字系統(tǒng)”獲1996年度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添加東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東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東北師范大學報錄比、東北師范大學考研群、東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東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東北師范大學專業(yè)目錄、東北師范大學排名、東北師范大學保研、東北師范大學公眾號、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東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東北師范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zhongzhouzhikong.com/dongbeishifan/daoshi_550800.html
推薦閱讀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張向葵
姓名:張向葵性別:女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教育科學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是否兼職:否指導博士生總數(shù)……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傅亞庶
姓名:傅亞庶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文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漢語言文字學研究領域:古代漢語詞匯學、訓詁學、中國古代諸子文獻研究、中國上……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楊穎秀
姓名:楊穎秀性別:女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教育科學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教育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領域:學校管理、教育政策與法律、教育行政與督導、教……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高瑋
姓名:高瑋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生命科學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生態(tài)學研究領域:動物生態(tài)學、鳥類生態(tài)學是否兼職:否指導博士生總數(shù):指導……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崔秋鎖
姓名:崔秋鎖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政法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歷史哲學、社會發(fā)展理論、價值……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吳長安
姓名:吳長安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文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漢語言文字學研究領域:出版語言學、句法語義、語法理論是否兼職:否指導博士生……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鄭德榮
姓名:鄭德榮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政法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研究領域:中共黨史專題研究、土地革命戰(zhàn)……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孫立
姓名:孫立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經(jīng)濟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應用經(jīng)濟學研究領域:中央銀行理論與貨幣政策研究、國際貨幣制度研究、金融理論……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權赫秀
姓名:權赫秀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歷史文化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領域:中韓關系史、中國近代對外關系史是否兼職:否指導……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許林書
姓名:許林書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土壤學研究領域:土壤地理學、濕地科學、土壤地球化學是否兼職:否……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張恩普
姓名:張恩普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文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與批評、寫作及公文寫作、新聞傳播理論……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宮秀華
姓名:宮秀華性別:女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歷史文化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世界史研究領域: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專題、世界中古史、羅馬史、希臘史……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李曄
姓名:李曄性別:女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歷史文化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世界史研究領域: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中美關系史、國際關系學是否兼職:否指導……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李增
姓名:李增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外國語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英語語言文學研究領域:西方文論、英美文學、英美詩歌是否兼職:否指導博士生……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彭軍
姓名:彭軍性別:女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化學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無機化學研究領域:多金屬氧簇配位化學和材料化學是否兼職:否指導博士生總數(shù):……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張貴新
姓名:張貴新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繼續(xù)教育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比較教育學研究領域:成人教育學原理、教師教育比較、高等教育學原理等是……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付強
姓名:付強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化學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研究領域:應用量子化學、分子反應動力學、功能材料化……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任炳忠
姓名:任炳忠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生命科學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生態(tài)學研究領域:昆蟲分類學、昆蟲生態(tài)學、昆蟲毒理學是否兼職:否指導博……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孫堂厚
姓名:孫堂厚性別:男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政法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研究領域:中共黨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日期:11-22 閱讀量:20 -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陳珊
姓名:陳珊性別:女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所在院系:生命科學學院職稱:教授行政職務:招生專業(y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微生物菌種選育及酶學性質(zhì)的研究是否兼職:……
日期:11-22 閱讀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