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導師:姚鵬

發(fā)布時間:2021-10-0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導師:姚鵬

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導師:姚鵬內(nèi)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wǎng)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導師:姚鵬 正文


  姚鵬,男,1977年生。理學博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0-2005年就讀于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海洋化學專業(yè),獲理學博士學位。2010年英國約克大學化學系訪問學者?,F(xiàn)為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化學會、美國地球物理聯(lián)合會(AGU)和歐洲有機地球化學家協(xié)會(EAOG)會員。主要從事海洋化學專業(yè)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海洋有機生物地球化學,主要關注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化學生物標志物分析與應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各1項,作為課題骨干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和973項目等的研究工作。共發(fā)表學術性文章23篇,其中SCI收錄6篇。
   
  研究興趣:
  海洋浮游藻色素分析和化學分類
  大河影響下的陸架邊緣海有機碳的生物地球化學
  利用化學生物標志物重建氣候變化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演變歷史
   
  主要在研項目:
  1. 不同來源有機碳在長江口-東海內(nèi)陸架的水動力分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2-2015,41176063,72萬元,主持人)
  項目簡介:大河影響下的邊緣海系統(tǒng)是陸源輸入物質(zhì)的主要儲庫,是有機碳埋藏的主要場所,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中起著重要作用。本項目以長江口-東海內(nèi)陸架為重點研究區(qū)域,利用有機碳及其穩(wěn)定同位素、四醚膜脂指標等,研究懸浮顆粒物和表層沉積物中有機碳的來源和分布特征;結(jié)合長江口的水動力和泥沙運動特征等,研究粒徑、密度和表面積控制下的不同來源有機碳在長江口-東海內(nèi)陸架的水動力分選過程。本項目的實施將有助于深入了解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有機碳的來源、組成、分布特征和輸運過程,豐富對河口和陸架邊緣海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的認識,為深入理解這些大河影響下的邊緣海系統(tǒng)的陸海相互作用奠定更為堅實的科學基礎。
  研究生需求:每年需研究生1-2名,主要開展不同粒徑、密度和表面積的有機碳來源和分布特征、水動力分選過程等的研究工作。
  2. 扇貝對蝦加工關鍵技術與設備研發(fā)及扇貝養(yǎng)殖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技術的應用與示范(2012-2016,國家海洋局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經(jīng)費項目,201205031,201萬元,參加)
  項目簡介:以扇貝為主要研究對象,解決扇貝養(yǎng)殖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關鍵技術;研發(fā)扇貝和對蝦加工關鍵設備;研發(fā)扇貝和對蝦規(guī)?;庸りP鍵技術并進行產(chǎn)品開發(fā)。
  研究生需求:需研究生1-2名,主要開展扇貝養(yǎng)殖海域水文要素、生態(tài)環(huán)境因子、浮游植物群落組成和結(jié)構(gòu)變化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等的研究工作。
  3. 長江口及鄰近海域底邊界層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研究(2010-20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地區(qū))合作研究項目,40920164004,150萬元,課題骨干)(合作研究對象:Prof. Thomas Bianchi,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Texas A&M University, USA)
  項目簡介:在河口及近岸陸架區(qū)域中,底邊界層是重要的顆粒物遷移轉(zhuǎn)化場所,影響著許多關鍵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本項目以長江口及鄰近海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底邊界層的組成特性與氧化還原環(huán)境、生源要素的形態(tài)與分布、有機碳的來源與歸宿及微生物群落組成與功能的分析,闡明底邊界層在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中的作用機制與控制因素。本項目的實施將為高渾濁河口生物地球化學研究提供新的視角,豐富河口生物地球化學理論。
  研究生需求:每年需研究生1-2名,主要開展項目中涉及有機碳來源、分布和歸宿等的研究工作。
  4. 不同粒徑顆粒物在高渾濁河口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中的作用研究(2010-20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976044,52萬元,第3位)
  項目簡介:認識河口區(qū)顆粒物粒徑大小與承載的營養(yǎng)鹽、重金屬等的含量之間的準確關系及其比例變動,是深刻理解河口淡咸水混合過程中營養(yǎng)元素及環(huán)境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學行為和輸運通量的關鍵。本研究以長江口為重點研究區(qū)域,采用水淘選法對懸浮顆粒物及沉積物按照粒徑大小進行分級分離,最大限度地保持顆粒物的"原始狀態(tài)",剖析長江口顆粒物的來源、遷移轉(zhuǎn)化及其歸宿,揭示生源要素、重金屬及有機物與顆粒物粒度譜/濃度之間的依存關系,特別是有關細顆粒物質(zhì)在河口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中的作用。結(jié)合長江口的水動力特征,研究水動力環(huán)境與泥沙運動的耦合對化學物質(zhì)遷移的作用,揭示長江口顆粒態(tài)物質(zhì)的輸送特征,建立長江口生源要素和重金屬的輸運模式。本項目的實施將為高渾濁河口元素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研究提供新的切入點,豐富高渾濁河口生物地球化學理論。
  研究生需求:每年需研究生1-2名,主要開展項目中涉及不同粒徑顆粒物有機碳、生物標志物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5. 海洋浮游藻特征色素高分辨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研究(2009-20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才項目青年科學基金,40806029,20萬元,主持人)
  6. 海洋環(huán)境變化與水母暴發(fā)的相互作用(2011-2015,國家基礎研究重大項目(973)“中國近海水母暴發(fā)的關鍵過程、機理及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第二課題,2011CB403602,330萬元,課題骨干)
   
  近期代表性論文(*:通訊作者):
  1. Yao P, Yu Z G*, Deng C M, Liu S X, Zhen Y.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pigments in relation to nutrient status in Jiaozhou Bay, China.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10, 89(3): 234-244. (SCI)
  2. Yao P, Yu Z G*, Deng C M, Liu S X, Zhen Y. Classification of marine diatoms using pigment ratio suites.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1, 29(5). : 1075-1085. (SCI)
  3. Yao P, Yu Z G*, Deng C M. Pigment signatures of some diatoms isolated from China sea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6, 25(1): 108-118. (SCI)
  4. Liu S X, Yu Z G, Yao P*, Zheng Y, Li D. Effects of irradiance on pigment signatures of harmful algae during growth proces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1, 30(6): 46-57. (SCI)
  5. Zhao J, Yao P, Yu Z G*, Bianchi T S. Orthogonal design for optimization of pigment extraction from surface sediments of Changjiang Estua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1, 30(4): 33-42. (SCI)
  6. Yu Z G*, Deng C M, Yao P, Zhen Y, Qian S B. Prasinoxanthin-containing Prasinophyceae discovered in Jiaozhou Bay, 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7, 49(4):497-506. (SCI)
  7. Zhao J, Bianchi T S*, Li X X, Allison M, Yao P, Yu Z G*. Historical Eutrophication in the Changjiang and Mississippi Delta-Front Estuaries: Stable Sedimentary Chloropigments as Biomarkers.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12. (SCI) 已接收
  8. 尹紅珍, 姚鵬*, 于志剛. 邊緣海環(huán)境中陸源有機質(zhì)的化學生物標志物研究進展.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12. 已接收
  9. 姚鵬, 于志剛*, 鄧春梅, 劉淑霞, 甄毓. 基于診斷色素分析的膠州灣浮游藻功能類群研究. 海洋與湖沼, 2012. 發(fā)表中
  10. 姚鵬, 尹紅珍, 姚慶禎, 陳洪濤, 劉月良. 黃河口濕地土壤中正構(gòu)烷烴的分子組成特征及物源指示意義. 環(huán)境科學, 2012. 已接收
  11. 姚鵬, 于志剛*. 海洋環(huán)境中的厭氧氨氧化細菌與厭氧氨氧化作用. 海洋學報, 2011, 33(4): 1-8.
  12. 姚鵬*, 于志剛, 趙美訓. GDGT在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2011, 41(5): 71-78.
  13. 姚鵬, 于志剛. 海洋沉積物中現(xiàn)存微生物化學標志物完整極性膜脂研究進展. 地球科學進展, 2010, 25(5): 474-483.
  14. 姚鵬, 于志剛*, 米鐵柱. 海洋浮游藻類的化學分類法.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03, 22(1): 75-80.
  15. 于志剛*, 姚鵬, 甄毓, 姚慶禎, 米鐵柱, 陳洪濤. 河口底邊界層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研究進展. 海洋學報, 2011, 33(5): 1-8.
  16. 劉淑霞, 姚鵬*, 于志剛. 環(huán)境條件對浮游藻色素特征的影響及應用研究進展.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11, 30(6): 891-896.
  17. 高元鵬, 姚鵬, 米鐵柱, 陳洪濤*, 張欣泉, 于志剛. 小清河口的葉綠素a及理化環(huán)境因子的分布特征和統(tǒng)計分析. 海洋科學, 2011, 35(7): 71-81.
  18. 鄧春梅, 姚鵬*, 于志剛, 牛增元. 基于反相C8色譜柱的海洋浮游藻色素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有效性驗證.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2011, 41(S5): 272-278.
  19. 趙軍, 姚鵬, 于志剛*. 海洋沉積物中色素生物標志物研究進展. 地球科學進展, 2010, 25(8): 139-148.
  20. 鄧春梅, 姚鵬*, 劉淑霞, 于志剛. 海洋浮游藻色素分析和化學分類研究進展.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2010, 40(4): 91-98,104.
  21. 于志剛*, 姚鵬, 姚慶禎, 米鐵柱. 中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進展(1998-2002). 海洋科學進展, 2002, 20(4): 127-135.
  22. 于志剛*, 米鐵柱, 姚鵬, 甄毓. 赤潮藻鑒定與定量檢測方法進展.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2009, 39(5): 1067-1076.
  23. 鄧春梅, 于志剛*, 姚鵬, 陳洪濤, 薛春勇. 東海、南黃海浮游植物粒級結(jié)構(gòu)及環(huán)境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2008, 38(5): 791-798.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wǎng)站,如有錯誤,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fā)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xù)隨時更新網(wǎng)頁或發(fā)布調(diào)劑信息??佳信删W(wǎng)站和APP流量巨大)聯(lián)系方式

添加中國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海洋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中國海洋大學報錄比、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群、中國海洋大學學姐微信、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真題、中國海洋大學專業(yè)目錄、中國海洋大學排名、中國海洋大學保研、中國海洋大學公眾號、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海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中國海洋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zhongzhouzhikong.com/zhongguohaiyang/daoshi_47899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