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系導師:張學軍

發(fā)布時間:2021-10-0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系導師:張學軍

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系導師:張學軍內(nèi)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guān)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lǐng)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wǎng)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系導師:張學軍 正文


  姓名:張學軍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8年3月
  所在學院:能源工程學系
  職稱:副教授

  個人簡介
  張學軍,男、博士、副教授。1968年3月生,江西泰和人。1988年7月畢業(yè)于江西省吉安師范??茖W校物理系。1993年7月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8年7月畢業(yè)于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獲工學碩士學位。2003年12月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制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獲工學博士學位,期間于2003年9~12月赴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交流訪問。
  2003年至今于浙江大學制冷與低溫研究所工作,期間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赴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shè)備工程學系交流訪問,現(xiàn)任副所長。
  長期擔任多份國際雜志審稿人,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Solar 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Energy等。
  研究方向為制冷與空調(diào)系統(tǒng)中的能量回收、利用和控制,主要包括制冷空調(diào)節(jié)能技術(shù),蓄能空調(diào)技術(shù),除濕空調(diào)技術(shù),文物保存微環(huán)境控制技術(shù)等。
  于2004年,作為項目“吸附式制冷理論與實驗研究”完成人之一,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近年來,主持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并完成多項重大橫向課題,經(jīng)費逾千萬;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重要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Sci論文11篇,被正面引用120篇次,單篇最高引用次數(shù)為50次(Cited by in Scopus);作為第一發(fā)明人被授權(quán)中國發(fā)明專利8項。

  工作研究領(lǐng)域
  制冷與空調(diào)系統(tǒng)中的能量回收、利用和控制,主要包括制冷空調(diào)節(jié)能技術(shù),蓄能空調(diào)技術(shù),除濕空調(diào)技術(shù),文物保存微環(huán)境控制技術(shù)等。

  發(fā)表論文:
 ?。?)X. J. Zhang, C. Y. Yu, S. Li, Y. M. Zheng, F. Xiao, A museum storeroom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mploying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device in the cooling coil,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31 (17-18), 2011: 3653-3657. (Sci)
 ?。?)X. J. Zhang, P. Wu, L. M. Qiu, X. B. Zhang, X. J. Tian, Analysis of the nucleation of nanofluids in the ice formation process,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51 (1), 2010: 130-134. (Sci)
 ?。?)X. J. Zhang, L. M. Qiu, P. Zhang, L. Liu, Z. H. Ga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vertical ice slurry generator by using bubbling device,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49 (1), 2008: 83-88. (Sci)
  (4)X. J. Zhang, L. M. Qiu, Moisture transport and adsorption on silica gel-calcium chloride composite adsorbents,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48 (1), 2007: 320-326. (Sci)
 ?。?)X. J. Zhang, K. Sumathy, Y. J. Dai, R. Z. Wang, Dynamic hygroscopic effect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used in desiccant rotary wheel, Solar Energy 80 (8), 2006: 1058-1061. (Sci)
  (6)X. J. Zhang, K. Sumathy, Y. J. Dai, R. Z. Wang, Parametric study on the silica gel-calcium chloride composite desiccant rotary wheel employing fractal BET adsorption isothe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29 (1), 2005: 37-51. (Sci)
 ?。?)X. J. Zhang, Y. J. Dai, R. Z. Wang, A simulation study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 honeycombed rotary desiccant dehumidifier,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3 (8), 2003: 989-1003. (Sci)
  (8)X. J. Zhang, R. Z. Wang, A new combined adsorption-ejector refrigeration and heating hybrid system powered by solar energy,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2 (11), 2002: 1245-1258. (Sci)
 ?。?)X. J. Zhang, R. Z. Wang, Design and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f a new solar continuous solid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and heating hybrid system, Renewable Energy 27 (3), 2002: 401-415. (Sci)
  (10)X. J. Zhang, H. X. Liu, R. Z. Wang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in regenerator of solid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Renewable Energy 26 (4), 2002: 599-610. (Sci)
 ?。?1)張學軍,代彥軍,王如竹,新型復合干燥劑吸附的分形特性,工程熱物理學報25(2),2004:320-322。(Ei)
  (12)張學軍,代彥軍,王如竹,新型復合干燥劑轉(zhuǎn)輪的優(yōu)化設(shè)計和實施,工程熱物理學報26(1),2005:28-30。(Ei)
 ?。?3)張學軍,代彥軍,王如竹,除濕轉(zhuǎn)輪的焓濕分析與性能優(yōu)化,工程熱物理學報26(5),2005:733-735。(Ei)
 ?。?4)張學軍,代彥軍,王如竹,蜂窩式除濕轉(zhuǎn)輪的傳熱傳質(zhì)數(shù)學模型及其試驗驗證,機械工程學報41(1),2005:82-87。(Ei)
  (15)張學軍,代彥軍,王如竹,蜂窩式干燥轉(zhuǎn)輪除濕性能的參數(shù)優(yōu)化—峰值分析法和波形分析法,機械工程學報41(5),2005:74-78。(Ei)
 ?。?6)吳鵬,張學軍(通訊作者),邱利民,張小斌,二元冰蓄冷系統(tǒng)中的納米添加劑成核特性研究,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43(9),2009:1668-1671。(Ei)
 ?。?7)張學軍,田新建,鄭克晴,邱利民,氣體直接接觸式制取冰漿實驗研究,工程熱物理學報31(12),2010:1997-2000。(Ei)
  (18)鄭克晴,張學軍(通訊作者),田新建,邱利民,直接接觸式冰漿生成器的單氣泡傳熱特性,化工學報61(S2),2010:58-61。(Ei)
 ?。?9)張小斌,項世軍,曹瀟麗,張學軍(通訊作者),用VOF方法數(shù)值計算液滴燃燒,化工學報62(3),2011:692-698。(Ei)
  (20)張學軍,鄭克晴,田新建,邱利民,直接接觸式冰漿生成器參數(shù)分析及設(shè)計要點,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45(6),2011:1136-1140。(Ei)

  工作研究項目:
 ?。?)板翅式換熱器氣液兩相流分配結(jié)構(gòu)的設(shè)計與計算,四川川空換熱器有限公司,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資助額度8萬。
  (2)基于納米技術(shù)的溶液動態(tài)制冰系統(tǒng)研究,浙江省科技計劃面上項目,項目編號2007C31049,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資助額度15萬。
  (3)湖州博物館高精度展柜恒溫恒濕及空氣凈化系統(tǒng)的研制,招標編號HZDY2007-9,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項目金額315萬元。
 ?。?)浙江自然博物館超低溫標本殺菌冷庫的研制,招標編號HZJL-21-2008-0080,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項目金額74萬元。
  (5)良渚文化博物館庫房恒溫恒濕凈化項目,招標編號HZYHZFCG-2008-076,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項目金額146萬元。
 ?。?)良渚博物院高精度展柜恒溫恒濕及空氣凈化系統(tǒng),招標編號HZYHZFCG-2008-149,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項目金額244.6萬元。
 ?。?)基于動態(tài)制冰的多元納米溶液成核機理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Y1080569,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資助額度6萬元。
  (8)浙江省可移動文物環(huán)境控制方法研究,浙江省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shù)研究課題,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資助額度15萬元。
 ?。?)浙江圖書館善本特藏庫房恒溫恒濕系統(tǒng)項目,招標編號HCZB-10405,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項目金額270.8486萬元。
 ?。?0)大尺度混合流與非定常流動界面形成規(guī)律,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子課題編號2011CB706501-03,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資助額度50萬。
 ?。?1)基于LNG冷能利用的載冷氣泡直接接觸式海水淡化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51176164,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資助額度60萬。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wǎng)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lián)系方式

添加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guān)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浙江大學報錄比、浙江大學考研群、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浙江大學考研真題、浙江大學專業(yè)目錄、浙江大學排名、浙江大學保研、浙江大學公眾號、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yīng)浙江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浙江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浙江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zhongzhouzhikong.com/zhejiangdaxue/daoshi_48213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