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學導師:喻達輝

發(fā)布時間:2021-11-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上海海洋大學導師:喻達輝

上海海洋大學導師:喻達輝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上海海洋大學導師:喻達輝 正文

[導師姓名]
喻達輝

[所屬院校]
上海海洋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喻達輝
性別:男
人氣指數:1526
所屬院校:上海海洋大學
所屬院系:
職稱:研究員
導師類型:博導
招生專業(yè):水產養(yǎng)殖
研究領域:貝類遺傳與育種



[通訊方式]
電子郵件:pearlydh@163.com
通訊地址:廣州市新港西路231號

[個人簡述]
喻達輝,男,1963年11月出生,博士,研究員,院重點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海大博導,華中農大和天津農學院碩導,水科院水產生物技術學科委員會委員,華中農業(yè)大學、南昌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水產學會(資深會員)、中國動物學會、農業(yè)生物技術學會、中國貝類學會(理事)、省動物學會和省水產學會會員。南海水產研究所學委會委員、水產生物技術學科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基金、國家863項目、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崗位科學家項目和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等40余項,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專利19余項,省部級獎勵等7項。主要從事海水貝類遺傳與育種研究,包括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研究,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與基因功能研究,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等。

[科研工作]
1988.09-1988.10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88.11-1992.08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工作,研究實習員1992.09-1999.03南海水產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9.04-2006.02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1999-2000),所學委會委員,中級職稱評委,上海海大碩導(2003-)2006.03-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室副主任(2006-2013),所學委委員,中評委(2006-2010),上海海大博導(2010-),華中農大碩導(2012-),天津農學院碩導(2014-),院重點實驗室主任(2014.11-)自1988年研究生畢業(yè)以來一直在南海水產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貝類種質資源、生物技術與遺傳育種研究(目前正在開展珍珠貝的全基因組選育與全基因組測序工作)。先后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計劃項目、科技支撐項目、公益性行業(yè)專項、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廣東省海洋漁業(yè)局重大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60余項,發(fā)表論文100余篇,申請專利19項(授權14項),獲廣東省、海南省、國家海洋局等二等獎等獎勵7項,主編、參編專著4本,主要業(yè)績如下:1、開展了合浦珠母貝遺傳育種理論與技術研究,發(fā)明了兩項能充分利用貝類雜交優(yōu)勢的育種技術并獲得專利授權,提出了BLUP+雜交的雜交BLUP育種策略,相關成果2013年獲得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系統(tǒng)開展了轉錄組基因資源的挖掘,包括合浦珠母貝5個發(fā)育時期、6個組織、以及4種珍珠貝外套膜的轉錄組測序與生物信息學分析,獲得了合浦珠母貝Unigene序列174126條,白蝶貝105243條,黑蝶貝93204條,企鵝貝111250條,獲得了大量差異表達基因、SNP位點與微衛(wèi)星序列等基因資源,為性狀的調控網絡解析、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和分子標記篩選等奠定了良好基礎,為全基因組選育進行遺傳改良提供了寶貴的基因資源。(2)系統(tǒng)開展了合浦珠母貝的數量性狀分析,為種質資源收集與開發(fā)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弄清了合浦珠母貝不同種群的經濟性狀特點、性狀間的通徑關系、遺傳多樣性格局、呼吸代謝特征和環(huán)境適應能力;發(fā)現數量性狀存在性別差異、北海群體變異豐富等特性。(3)開展了大量的合浦珠母貝家系選育和群組選育,發(fā)明了合浦珠母貝數量性狀基因聚合育種方法和群組旋轉交配育種方法,建立了7個快速生長品系,選育進展良好。利用雙列雜交交配設計和家系基因聚合育種技術獲得4個家系快速生長品系、利用群組旋轉交配育種技術獲得3個群體快速生長品系。各性狀遺傳改良提高10%以上,其中體重選育進展提高30%以上,擬申報新品種審定;開展了基因型與環(huán)境互作研究。(4)系統(tǒng)開展了雜交優(yōu)勢分析與遺傳參數估計,建立了雜交BLUP育種技術體系。開展了選育品系的生長、抗才女蟲感染、閉殼肌拉力、珍珠質顏色等性狀性能測試與遺傳參數分析,以及選育品系遺傳多樣性評價、遺傳多樣性與生長表現的相關性研究,發(fā)現雜交優(yōu)勢和雜交效應顯著、雜合度與生長性能存在顯著正相關、BLUP育種值選擇遠遠優(yōu)于表型值選擇,從理論上揭示了雜交優(yōu)勢顯著這一現象背后的遺傳機理,提出了BLUP+雜交的雜交BLUP育種策略。(5)開展了選育材料的養(yǎng)殖試驗示范、育珠質量的分子生態(tài)調控與術前處理技術研究,為選育品系的推廣應用和珍珠質量調控奠定了基礎。2、系統(tǒng)開展了合浦珠母貝的分子標記與遺傳種質資源研究,為遺傳改良提供了理論依據,相關成果獲得國家海洋局海洋創(chuàng)新成果二等獎和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開展了珍珠貝的微衛(wèi)星、AFLP和種間RAPD標記研究,優(yōu)化了RAPD反應體系,以及大規(guī)模的核糖體內部轉錄間隔子(ITS)序列標記分析,獲得了大量的分子標記,利用這些分子標記弄清了種間親緣關系,厘清了中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合浦珠母貝為同種的分類關系。建立了AFLP分析技術,獲得珍珠貝種間AFLP和RAPD鑒別標記。為珍珠貝遺傳多樣性研究、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等提供了技術手段。(2)首次對合浦珠母貝野生種群、養(yǎng)殖種群、第一代混合選育群體和家系群體的遺傳多樣性進行了詳細研究,結果發(fā)現,所有群體的遺傳多樣性都較高,但遺傳分化情況存在差異。野生種群、養(yǎng)殖種群的遺傳分化較小,而選育群體、家系群體的遺傳分化較大。表明我國合浦珠母貝種質資源具有遺傳選育價值,而小種群的隔離繁殖對遺傳分化的影響較大,揭示了遺傳選育對遺傳結構的影響。通過上述研究,弄清了我國合浦珠母貝的遺傳資源狀況,排除了遺傳多樣性下降是我國合浦珠母貝大規(guī)模死亡的重要因素。這些結果對野生種群遺傳資源保護、家系選育和混合選育的遺傳資源管理和育種措施優(yōu)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3)率先構建了合浦珠母貝的AFLP標記遺傳連鎖圖譜。用AFLP標記和RAPD標記對合浦珠母貝家系進行了遺傳分離規(guī)律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AFLP標記和RAPD標記的遺傳分離符合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并利用AFLP標記構建了連鎖圖譜,為數量性狀位點(QTL)連鎖分析奠定了一定基礎。3、率先開展了珍珠貝轉基因技術研究,為轉基因育種奠定了一定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獲得海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系統(tǒng)開展了合浦珠母貝、珠母貝、企鵝珍珠貝Pteriapenguin的精子生物學和受精生物學的系統(tǒng)研究,包括不同溫度、鹽度、pH(氨水調節(jié))等理化因子對精子激活與活力的影響。弄清了精子的實驗生物學特性,確立了人工授精參數。為轉基因研究提供基礎資料。(2)確立了珍珠貝精子和卵子的電脈沖參數優(yōu)化組合指標。先后用Baekon2000和BIORAD的GenepulserII電脈沖儀對合浦珠母貝和大珠母貝進行了精子,以及GenepulserII電脈沖儀對合浦珠母貝卵子的電擊試驗,并以精子的活力和受精率為指標確立了兩種儀器的電脈沖參數優(yōu)化組合指標。(3)開展了合浦珠母貝和大珠母貝轉基因技術研究。分別利用Baekon2000和BIORAD的GenePulserII進行了合浦珠母貝和大珠母貝的轉pCAgcGH和pCAeGFP基因研究,設定不同外源基因濃度,通過溫育、電擊、受精、孵化和幼體培育,分別獲得合浦珠母貝轉基因幼貝2006個和大珠母貝幼貝10680個,經過PCR檢測和Southernblot雜交檢測,陽性率最高分別達到41.7%和50.0%(外源DNA濃度為18ug/ml),確立了陽性率與外源基因濃度的關系。并發(fā)現GFP在擔輪幼蟲階段即已開始有強烈的熒光信號表達。(4)建立了珍珠貝轉基因技術平臺。通過上述精子生物學、受精生物學、電擊參數優(yōu)化和轉基因試驗,建立了珍珠貝的電擊轉基因技術體系。4、開展了珍珠貝生長、抗逆和礦化相關基因的克隆與功能分析。(1)克隆了大珠母貝、珠母貝和企鵝珍珠貝的抗逆相關的組織蛋白酶D基因;開展了合浦珠母貝和企鵝珍珠貝的hsp70基因的克隆與表達特征研究克隆了合浦珠母貝、大珠母貝和企鵝珍珠貝生長相關的a-淀粉酶基因;并開展了相應的表達譜與功能研究,為抗逆品種培育和生長性狀的分子機制解析奠定基礎。(2)開展了合浦珠母貝殼基質蛋白基因的表達及其與生長性狀的相關性分析。主要比較了8種殼基質蛋白基因(N16,Prismalin-14,Aspein,Msi31,N19,Nacrein,msi60,Msi7,Accbp)在不同大小、不同養(yǎng)殖條件下在合浦珠母貝中的表達水平差異并分析其表達水平與殼生長性狀的關系。(3)克隆了大珠母貝和合浦珠母貝棱柱層形成重要基因prismalin-14;開展了合浦珠母貝Prismalin-14和N19基因重組蛋白的表達與鑒定研究。(4)開展了合浦珠母貝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及其受體EGFR基因的克隆、組織表達、發(fā)育階段表達和原位雜交分析,發(fā)現其與珍珠形成和變態(tài)發(fā)育有關。(5)利用GC-MS技術開展了合浦珠母貝的脂肪組學初步研究。(6)開展了大珠母貝、合浦珠母貝和企鵝貝的鰓結構比較研究,為探討其攝食差異奠定了基礎。5、開展了大珠母貝養(yǎng)殖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為突破海區(qū)養(yǎng)殖死亡瓶頸奠定了一定基礎。大珠母貝海區(qū)養(yǎng)殖到3-5公分時出現大規(guī)模死亡,為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1)開展了大珠母貝種苗海區(qū)養(yǎng)殖技術研究。2011年6月29日在海南陵水新村共養(yǎng)殖2mm左右大小貝苗90萬個,共320籠,并開展了密度和深度養(yǎng)殖試驗;(2)開展了藻類種類和濃度對大珠母貝濾水率的影響、養(yǎng)殖深度對大珠母貝苗養(yǎng)殖成活的影響等研究;(3)開展了大珠母貝稚貝濾水率研究;(4)開展了大珠母貝池塘養(yǎng)殖和流水養(yǎng)殖試驗,取得了一定經驗。(5)開展了企鵝貝耗氧率和排氨率研究。

[教育背景]
1981-1985華中農業(yè)大學水產系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1985-1988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獲理學碩士學位,水生生物學專業(yè)魚類生態(tài)學方向,導師:曹文宣院士2000-2003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研究生,獲哲學博士學位,海洋生物技術,導師:朱嘉濠教授,博士學位論文: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populationgeneticsofpearloystersinPinctadaR?ding,17982011.7-12澳大利亞JamesCookUniversity訪問學者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fā)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xù)隨時更新網頁或發(fā)布調劑信息??佳信删W站和APP流量巨大)聯(lián)系方式

添加上海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上海海洋大學考研分數線、上海海洋大學報錄比、上海海洋大學考研群、上海海洋大學學姐微信、上海海洋大學考研真題、上海海洋大學專業(yè)目錄、上海海洋大學排名、上海海洋大學保研、上海海洋大學公眾號、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上海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上海海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上海海洋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zhongzhouzhikong.com/shanghaihaiyangdaxue/yanjiushengdaoshi_52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