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師資 正文
教師簡介
發(fā)布時間:2018-08-12 作者: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教 授
包春江:男、1968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博士后、教授、院長,曾公派赴日本研修。在教學方面,1991年至今,講授《汽車構造》《汽車可靠性工程》《汽車維修工程》《汽車檢測與診斷技術》《機械故障診斷與維修》等課程;負責的《汽車構造》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汽車構造》教學團隊為校級優(yōu)秀教學團隊;主編《汽車拆裝實習教程》《機械故障診斷與維修》教材;主持省教改研究項目、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項目各1項,獲省級教育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1項。在科研方面,主要從事機械摩擦學與表面技術、汽車檢測診斷與維修工程、新能源汽車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子課題各1項、省級科研項目4項;獲省級科學技術成果鑒定項目4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fā)表科研論文40余篇。曾獲聊城大學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師德標兵、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入選聊城大學“百人計劃” 第二層次人才。現(xiàn)兼任中國農(nóng)業(yè)機械學會農(nóng)機維修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聊城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惠鴻忠:男、1968年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教授、教務處副處長,美國歐道明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訪問學者。教學方面,講授的課程主要有:《單片機原理與應用》《VB程序設計》《測試技術》《電工學》《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等,負責的《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主持教育部“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校級教研項目1項;作為第二主編編寫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電氣信息類規(guī)劃教材《單片機原理與C51基礎》1部、普通高等教育機械類“十二五”規(guī)劃系列教材《C51單片機模塊焊接實驗實踐教程》1部。科研方面,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5項,獲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聊城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fā)表科研論文20余篇論文。曾獲聊城大學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十一五”本科教學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孫 群:男、1979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副院長,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主要講授《機械工程測試技術基礎》、《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設計》等課程。研究方向為機器人技術、智能農(nóng)機裝備技術、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6項,企業(yè)委托課題8項,發(fā)表科研論文26篇,SCI/EI收錄23篇,獲得聊城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授權發(fā)明專利12項。2011年、2013年、2015、201 6年獲得山東省優(yōu)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稱號,2015年指導學生獲得聊城大學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曾獲聊城大學第四屆教學新星等榮譽稱號。
趙 穎:女、1979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主要講授《C語言程序設計》、《汽車使用技術》、《汽車制造工藝學》、《機械設計》等課程。研究方向為機器視覺技術、圖像處理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目前主要致力于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山東省高等學??萍柬椖?項,聊城大學?;?項。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相關方向論文22篇,其中EI收錄8篇,授權職務發(fā)明專利5項,獲得聊城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副教授
郭宏亮:男、1970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院長助理,美國匹茲堡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等。主講本科生課程《機械原理》、《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和《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研究生課程《高等機構學》等。主持或負責山東省名校工程建設項目(車輛工程專業(yè))、車輛工程專業(yè)山東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項目、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重點立項建設專業(yè)(群)——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教研項目。主編出版《機械原理》、《機械基礎實驗》和《汽車使用與管理》等3部教材。主持完成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1項、參與省級科研項目3項,主持橫向課題3項,主持校級項目5項,主持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1項。發(fā)表論文30余篇,SCI收錄1篇,EI收錄4篇,獲得國家專利2項、國內(nèi)領先科技鑒定1項。2010年獲得山東省優(yōu)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稱號。獲得第十三屆“挑戰(zhàn)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山東省技術市場科技金橋獎二等獎1項,聊城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吳海榮:女、1969年9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交通系主任,曾公派到美國北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Georgia)培訓學習。教學方面,講授本科生《汽車構造》、《液壓與氣壓傳動》、《汽車服務工程導論》、《汽車概論》、《汽車發(fā)動機原理》、《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研究生《汽車節(jié)能與環(huán)?!返日n程。負責的《汽車發(fā)動機原理》和第二位主講的《汽車構造》均為省級精品課程、負責的《液壓與氣壓傳動》為校級精品課程。承擔校級重點教改項目、校級實驗技術研究項目等教改課題多項,參編教材1部??蒲蟹矫?,主要從事車輛工程、液壓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研究。作為主研人參加省、廳級課題3項,其中山東省教育廳項目“筑路機械電液混合驅動智能冷卻系統(tǒng)研究”鑒定水平為國際先進;承擔校級課題3項,公開發(fā)表論文20余篇,獲聊城大學科學技術進步獎論文三等獎2項。曾獲山東省優(yōu)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老師,聊城大學“十一五”本科教學工作先進個人、實驗教學能手、課堂教學競賽二等獎、優(yōu)秀輔導員、優(yōu)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老師、校級優(yōu)秀教案等榮譽稱號。
趙 嶺:男、1980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機械系主任。講授本科生《理論力學》、《材料力學》、《三維軟件設計》、《先進制造技術》,研究生《試驗優(yōu)化設計》等課程。研究方向為機械結構設計、CAD/CAE、拓撲優(yōu)化及結構仿生技術等??蒲蟹矫妫鞒稚綎|省自然科學基金一項,橫向項目一項,并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多項省廳級項目,獲得聊城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fā)表科研論文10余篇,其中SCI收錄2篇,EI收錄3篇。教學方面,曾獲得2016年山東省最美教師聊城大學候選人、2015年山東省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2014年山東省高校青年教師多媒體教學課件競賽二等獎、聊城大學第六屆教學新星、聊城大學第二屆大學生良師益友、2013年度聊城大學優(yōu)秀實驗教師、聊城大學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入選聊城大學“百人計劃”第三層次人才。
郭安福:男、1978年3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汽車系主任,山東大學博士后,美國得州大學泛美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Pan America)訪問學者。講授《機械原理》、《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機械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綠色設計與綠色制造、再制造、生物質(zhì)材料綜合利用等。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子課題1項,主持完成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國家級項目4項,參與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山東省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等省級項目6項。2010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2年獲山東省軟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1項。在《機械工程學報》、《功能材料》、《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包裝工程》等國內(nèi)外學術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20篇,其中15篇被SCI/EI收錄。授權發(fā)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指導學生在“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chuàng)青春”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等競賽中取得多項成績。
陳崢峰:男、1973年10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曾赴荷蘭博發(fā)客車公司、北汽研究總院進修學習。曾就職于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任主任設計師、項目經(jīng)理,主要從事客車產(chǎn)品設計和優(yōu)化。2004年就職于聊城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主要講授《汽車設計》、《汽車構造》、《汽車人機工程學》等課程,主持省級精品課程《汽車設計》。主要研究方向為汽車制動系統(tǒng)理論、設計與優(yōu)化、性能分析與評價;純電動汽車驅動系統(tǒng)研究。參與交通部主持的“低地板城市客車底盤與整車”項目、參加的“LCK6881型客車設計”獲山東省交通廳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山東省高等學校科技項目1項,參加省部級項目2項,發(fā)表論文10余篇,獲得聊城大學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項,外觀專利3項。
穆以東:男、1968年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實驗師。主要講授的課程有:《數(shù)控技術》、《先進制造技術》、《三維軟件及其應用》、《沖壓模具制造技術》等專業(yè)核心課與方向課。此外,還承擔了部分實踐課的教學工作。主持了校級課題1項。在核心期刊及其他高水平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參與的《機械原理》課程被評為2009年度校級精品課程。獲發(fā)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2016年榮獲聊城大學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以副主編的身份參編教材兩部。指導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2項。指導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大賽獲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并榮獲優(yōu)秀指導教師稱號。2013年受聘為山東省工程訓練教學學會副秘書長。2015年,受聘為聊城大學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督導巡視員。
穆 ?。耗校?971年8月生,碩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美國田納西大學訪問學者主要講授《機電傳動控制》、《機床電氣控制技術》、《微機原理》、《微機接口技術》等課程。研究方向為機電一體化。近年來,主持完成聊城市科技發(fā)展計劃一項,參與完成山東省科技發(fā)展計劃兩項,授權發(fā)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兩項,一項成果通過省教育廳組織的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山東省優(yōu)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
高 潔:女、1979年3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博士后、副教授。講授《交通規(guī)劃》,《交通運輸組織學》、《管理信息系統(tǒng)》、《交通運輸法規(guī)》、《智能運輸系統(tǒng)概論》等課程。研究方向為交通運輸網(wǎng)絡可靠性、車輛路徑優(yōu)化、運輸經(jīng)濟運行分析等。目前,承擔聊城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一項,發(fā)表科研論文十余篇。
朱 顏:女、1975年3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講《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等課程。主編《機械制圖》等教材4部,副主編《機械設計基礎》等教材6部,參編《機械原理》等教材2部。曾榮獲“聊城大學第九屆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二等獎,榮獲聊城大學第二屆“教學新星”稱號,榮獲聊城大學“十一五本科教學工作先進個人”稱號;榮獲聊城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榮獲首屆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榮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優(yōu)秀獎,榮獲聊城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榮獲聊城大學教學觀摩競賽二等獎??蒲兄饕芯糠较蚴擒囕v結構分析與優(yōu)化、車輛液力傳動,主持省級課題1項,主持完成校級課題4項,主持完成橫向課題1項,獲聊城大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1項,公開發(fā)表教學科研學術論文共30余篇、專利2項,指導“聊城大學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3項。曾獲聊城大學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趙棟杰:男、1977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講授《材料成形技術基礎》、《互換性與測量技術》、《三維軟件設計及應用》等課程。研究方向為機器人技術、機械結構分析與優(yōu)化技術等。主持廳級課題1項、校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4項,發(fā)表科研論文2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曾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尹成強:男、1977年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講授《C程序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測試技術》等課程。研究方向為過程控制與計算機控制,機械電子和汽車電子。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企業(yè)委托課題2項,發(fā)表科研論文20余篇,SCI、EI收錄11篇,獲得聊城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授權發(fā)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
武 ?。耗?、1982年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博士后。主要講授《汽車理論》、《自動控制原理》等本科生課程;講授《汽車系統(tǒng)動力學》研究生課程。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汽車智能駕駛關鍵技術、捷聯(lián)式GPS/INS融合技術、基于ROS系統(tǒng)的激光雷達數(shù)據(jù)處理、基于PMSM電機的轉向系統(tǒng)/智能制動系統(tǒng)、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硬件在環(huán)技術。主持中國博士后面上基金一項,山東省青年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參與國家重點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等課題。擔任國外SCI學術期刊《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Human Machine System》等雜志評審人。擔任《機械工程學報》、《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等國內(nèi)期刊的審稿專家。發(fā)表論文20余篇,其中高水平SCI論文10余篇,申請發(fā)明專利5項。
陳林林:男,1974年9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講授《機械工程控制基礎》、《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工電子技術》等課程。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發(fā)動機電子控制、電動汽車電機控制、無人機飛行控制、充電機控制及立體車庫控制等。參加總裝某國防預研項目1項,主持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1項,并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多項省廳級項目。公開發(fā)表科研論文10余篇,其中EI收錄8篇,ISTP收錄1篇。獲得山東省高等學??茖W技術獎二等獎1項,聊城大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聊城大學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項。副主編出版教材一項。以第1完成人受理發(fā)明專利3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
講 師
王 翀:男,1977年1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英國薩里大學歸國人員。講授《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工程專業(yè)英語》《車輛工程專業(yè)英語》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汽車電子與機器人技術。發(fā)表科研論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錄4篇,主持橫向課題兩項,參與工業(yè)機器人技術等應用課題3項。
唐 娟:女、1982年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英國薩里大學訪問學者。講授《理論力學》、《工程力學》、《材料力學》及《機械振動》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內(nèi)燃機工作過程及測試技術及內(nèi)燃機振動分析??蒲蟹矫?,曾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參與清華大學開放基金項目一項,現(xiàn)主持山東省自然基金項目一項,發(fā)表科研論文多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8篇。教學方面,2016年獲得聊城大學青年教師比賽二等獎。
張來剛:男、1983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講師。主要講授《機械工程控制基礎》、《自動控制原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圖像處理、機器視覺,包括:視覺測量、立體成像、傳感器信息融合、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等。主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橫向課題3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授權專利2項,發(fā)表學術論文5篇。
馮德瀛:男、1982年1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講師。主要講授《電工及電子學》、《信號與系統(tǒng)》、《電路》。主要研究方向為模式識別和智能信息處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科技攻關、聊城市科技攻關項目各1項。
屈 鵬:男、1982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實驗師、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后。主要講授《材料成形技術》、《工程材料》、《現(xiàn)代設計方法》、《機械基礎實驗》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損傷力學。主要從事車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多尺度結構—力學性能相關性數(shù)值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發(fā)表SCI論文5篇,EI論文2篇。
郭洪強:男、1980年1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講師。主要講授《電動汽車電驅動理論與設計》、《機械工程測試技術基礎》、《MATLAB語言》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電動汽車系統(tǒng)設計及綜合控制,主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第一作者發(fā)表SCI學術論文4篇,EI學術論文3篇。
袁修華:男、1983年3月出生、博士、講師。2011年至今,講授過《機械原理》、《數(shù)控技術與數(shù)控機床》和《機械專業(yè)外語》等課程,主要從事高速銑削加工、數(shù)控系統(tǒng)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參與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項,發(fā)表SCI論文2篇,EI論文2篇。
丁 玲:女、1987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講授《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三維軟件設計及應用》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結構優(yōu)化設計及工程分析。參與國家02專項課題以及某國防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承擔校級科研項目一項。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EI收錄2篇。
于翰文:男、1987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講授《工程力學》、《Auto CAD》、《機械制圖》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機電產(chǎn)品開發(fā)、結構優(yōu)化設計、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動力學研究等。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參與山東省科技廳項目、山東省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等省級項目2項,參與橫向課題2項。授權發(fā)明專利1項,公開發(fā)表多篇科研論文,SCI收錄3篇。
張?zhí)m江:男、1980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講授《工程材料》、《交通工程學》、《機械設計基礎》、《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汽車理論》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機械CAD/CAM/CAE一體化技術、金屬材料金相檢驗及顯微組織分析、交通規(guī)劃及仿真技術、能源裝備新技術、清潔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參加聊城大學校級課題兩項,發(fā)表論文10余篇,其中EI檢索3篇,CPCI-S檢索1篇,參編教材1部。
程興群:男、1975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博士后、講師。在教學方面,講授《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等課程。在科研方面,主要從事電動汽車分布式驅動技術和電機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發(fā)表SCI一區(qū)、二區(qū)論文各1篇,EI收錄論文4篇。曾就職于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華創(chuàng)電動車技術有限公司,從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產(chǎn)業(yè)化。
趙艷榮:女、1979年2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主要講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科技論文寫作》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結構有限元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汽車車身輕量化設計與輕質(zhì)材料。參與省廳級科研項目2項,橫向課題1項,主編教材1部,參編教材2部,公開發(fā)表論文多篇。
楚曉華:男、1972年12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講授《電工學》、《微機原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汽車電器》、《汽車電控》、《無損檢測技術》等課程,從事電氣技術應用研究。近十年多次組織并指導大學生參加多項比賽,如智能汽車比賽,山東省大學生機器人比賽,齊魯大學生比賽,單片機設計比賽,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比賽,山東省機電產(chǎn)品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多次獲得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公開發(fā)表多篇論文。
王鋒波:男,1979年5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辦公室副主任。講授《汽車檢測與診斷》、《汽車維修與保養(yǎng)》、《汽車檢測技術》等課程。從事汽車智能控制技術研究。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參與獲批2門省級精品課程,主持校級科研項目1項,發(fā)表論文10余篇,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編寫教材2部,獲聊城大學科技進步獎等教學科研獎勵4項。
黃賢廣:男、1981年5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講授《汽車運用工程》、《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系統(tǒng)》、《汽車新技術》、《汽車營銷》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清潔車輛電傳動技術,主持校級項目2項,參與省級項目2項,發(fā)表專業(yè)論文9篇,授權發(fā)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副主編出版教材1部,獲聊城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三等獎各1次,聊城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先進個人2次,聊城大學科技進步論文三等獎1次。指導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多項、獲省級獎勵9項。
張翠華:女、1979年7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主講《機械制圖》、《機械設計》、《AutoCAD》、《機械制造裝備設計》、《交通運輸設備》、《交通港站與樞紐》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的研究,參加省級課題4項,校級課題4項,主編、副主編、參編教材各1部,發(fā)表論文10余篇,授權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3項。指導學生參加“第九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chǎn)品信息建模創(chuàng)新大賽”,“第八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jié)齊魯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
胡云萍:女、1980年8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講授《汽車節(jié)能技術》、《汽車排放控制》、《汽車發(fā)動機原理》、《汽車環(huán)境保護技術》、《機械基礎實驗》等課程。主講的《汽車發(fā)動機原理》課程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內(nèi)燃機工作過程及排放控制,參與省級項目2項,獲2015年度聊城大學優(yōu)秀實驗教師,發(fā)表論文多篇。
李秋霞:女、1981年7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講授《交通工程學》、《運籌學》、《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管理學》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交通運輸規(guī)劃與系統(tǒng)優(yōu)化,公開發(fā)表論文多篇。
劉文婷:女、1982年7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2007年來校至今,講授過《汽車維修工程》、《液壓與氣壓傳動》、《汽車服務工程》、《現(xiàn)代汽車安全技術》、《汽車試驗學》、《汽車制造工藝學》、《汽車專業(yè)英語》等課程,參加的《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汽車動力學仿真與控制、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參加省部級課題2項,發(fā)表論文10余篇。
杜 娟:女、1984年11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實驗師。講授《汽車結構與性能試驗》和其他汽車專業(yè)實驗課。主要研究方向:有限元車分析,大客車車身結構優(yōu)化。發(fā)表論文多篇,授權使用新型專利2項。
魏衍俠:男、1980年2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實驗師。主要講授機械基礎實驗課程,課程內(nèi)容涵蓋:《工程材料》、《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材料力學》、《液壓與氣壓傳動》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與理論,圖像處理、目標識別與跟蹤。副主編《機械基礎實驗》,發(fā)表科技論文4篇,授權發(fā)明專利5項,授權實用新型3項,多次指導并帶隊參加大學生科技競賽,均取得優(yōu)異成績。
李恒帥:男、1980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講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大學物理》等課程。發(fā)表科研論文13篇,其中12篇被SCI、EI收錄,1篇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代表性成果發(fā)表在國際權威期刊《Scientific Reports》、《Phys. Chem. Chem. Phys.》和《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主要研究方向為納米材料的機械性質(zhì)、力學性質(zhì),新能源材料(光催化、新能源電池)等。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7項,主持山東省重點研發(fā)計劃1項,主持山東省高等學??萍加媱濏椖?項,主持聊城大學高層次人才、博士科研啟動基金1項。榮獲山東省省級優(yōu)秀博士畢業(yè)生、山東大學優(yōu)秀博士畢業(yè)生、山東大學研究生優(yōu)秀學術成果獎、山東大學優(yōu)秀研究生干部,2011年4月被評為山東省省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同時還獲得學校演講比賽一等獎等榮譽近40項。
助 教
湯傳國:男、1988年2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助教。曾就職于廈門金龍聯(lián)合汽車工業(yè)有限公司,任職期間曾參與XMQ6706(考斯特)、XMQ6806純電動、XMQ6110純電動、XMQ6110混合動力、XMQ6127純電動等一系列新能源車型的高壓電氣系統(tǒng)以及常規(guī)動力客車低壓電氣系統(tǒng)的開發(fā)。講授《汽車人機工程學》、《汽車運行材料》、《機械制造裝備設計》、《汽車鑒定與評估》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車技術、車輛電子控制技術。
聊城大學
添加聊城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聊城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聊城大學報錄比、聊城大學考研群、聊城大學學姐微信、聊城大學考研真題、聊城大學專業(yè)目錄、聊城大學排名、聊城大學保研、聊城大學公眾號、聊城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聊城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本文來源:
http://www.zhongzhouzhikong.com/lcdx/yjsy_263442.html